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陈天忠(四川营山)
城乡融合谋振兴,强县富民促繁盛。
营山县委统揽全局、高瞻远瞩提出营山“三城”兴县思路(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新时期全面推进营山城镇化建设,打好城乡融合发展总体战的重大部署。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对为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怎样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了科学阐述,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县委号召全县干部群众要上下一心,拼搏奋进,以工业强县为引领,加快提升县城能级;强化以县带乡职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县乡融合发展,实现强县富民宏伟目标。
号令已经发出,战鼓已经敲响。
要想使城乡融合之战初战告捷、一路凯歌,务必在以下四个方面排兵布阵,稳步推进:
——变俯视为平视。城乡融合,首先在观念融合。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一些人认为工业文明、城市文明才是现代文明的代表,而农业文明则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相对应的贫穷落后的标志,从思想上轻视甚至看不起农业文明。仰望中国漫长历史,农业文明才是根,是人类文明的起点,也是一切文明的母体文明。回顾建党百年历史,“三农”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坚力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雄厚的原始积累,从两亿多农民工进城务工,承担最苦最累最脏报酬最低的工作,到中国工业文明追赶甚至超越西方工业文明的前进步伐,农业文明在促进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发展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促进城乡融合,必须在观念上改俯视为平视,将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当成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补农不是“恩赐”,扶农就是“还债”,真正做到热心帮农、真心扶农、实心促农、贴心富农。
——变被动为主动。城乡融合,关键在思路融合。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制度,催生了典型的二元文化,城里人总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乡下人常有低人一等的自卑。乡村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乡村人自己手中,其资源掌控和制度设计者都是城里人,城里人与乡下人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鸿沟”。在乡村发展中,一些人总是上面抓一下,自己动一下,领导催一下,自己干一下,不是积极主动作为,而是消极被动应付。因此,在城乡融合工作中,城里人要提高政治站位,顺应历史潮流,尽快转变思路,自觉放低身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消极无为为积极有为,设身处地为农村着想,真心诚意为农民办事,千方百计为城乡融合献智出力,脚踏实地为乡村振兴建功立业,不断拓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做到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想实策、支实招、办实事、出实绩。
——变嵌入为融入。城乡融合,核心在产业融合。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决定》,在充分肯定营山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明确指出营山产业发展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农业占比过大,区域竞争力弱,欠发达地区面貌亟待摆脱。为了尽快补齐这些短板弱项,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产业兴县为重点,以县带乡为抓手,城乡融合为目标,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明确主攻方向,县城突出工业经济,扭住机械汽配、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不松手,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在县城形成“双园承载、双核驱动”工业发展态势,农村加快二、三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使城乡产业变嵌入为融入,变穿插为混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县乡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等实际,精心打造品质鲜明、特点突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品,使其成为城乡融合的独特品牌、乡村振兴的靓丽风景。
——变二元为一元。城乡融合,根本在体制融合。城乡二元结构自宋朝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过去虽有二元结构,但没有二元体制。20世纪50年代,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户籍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城乡二元体制就此形成。城市和农村被分割成“两张皮”,城乡居民被分为城里人和乡下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国家正在着力推进改革,逐步变二元体制为一元体制。营山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城乡融合的攻坚战中,要敢立潮头、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改革二元体制的路径和办法,及时破除城乡融合中体制、机制、资源等方面存在的瓶颈,着力解决乡村振兴中交通、土地、资金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力促进城乡融合、优势互补,产业带动、共同发展,拓宽内涵、提升品质,农强民富、乡村美丽,奏响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壮歌,谱写营山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辉煌史章!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