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2月25日,甲辰龙年正月十六,离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还有60天。这天下午,风景如画的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界人士、书画同道、嘉宾相聚黄世明先生《艺道春秋》新书发布会现场,促膝围炉,探讨艺术、畅叙友情,为邛崃市首届花卉盆景艺术季暨喜迎世园会倒计时预热系列活动,增添了温暖动人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谈艺论道 献礼世园
黄世明,邛崃人,成都市名中医,出生于1944年,自幼学习书画创作,退休前供职于邛崃市中医院,多篇医学论文在省市学术刊物发表;曾师从著名画家秦天柱、刘朴、刘新德、朱常棣,以山水花鸟见长。他酷爱邛崃山水人文,长年深入乡村写生创作,曾出版《黄世明书画作品集》、《黄世明花鸟作品集》。最近,他从众多创作作品中遴选三百余幅精品汇聚成《艺道春秋》套书,作为自己艺术生涯的总结,该套书包括《花鸟作品卷》、《山水卷》、《花鸟山水长卷》和《三艺斋文集》四本。
《艺道春秋》新书发布会上,行业专家、画家、来宾围绕黄世明先生的艺术探索和创作进行了交流发言,向黄世明先生一生对艺术不懈追求、在耄耋之年著书献礼世园会致敬。四川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文轩美术馆馆长王东受黄世明先生委托担任活动主持人。他认为,黄世明先生的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技法上师古出新,法无定法,面貌独特,可谓有高度;黄世明先生是多面手,山水花鸟,创作题材广泛,信笔挥洒皆是佳作,可谓宽度。“《艺道春秋》画册,实为黄世明先生从艺一生之大事。这套书可谓‘厚重’。所谓‘厚’,不仅是书的厚度,更是书中的作品师古出新,宽泛耐读的艺术造诣的深厚。所谓‘重’,六斤六两,够份量!”
有道是,人品如画品,画品如人品。在交流发言中,邛崃美术家协会主席刘阳清说:“黄世明先生的的山水画,我感觉它是有宋人和今人的融合,他执着追求艺术的精神,他把家国情怀、乡土情结融入到他画笔中的艺术表达值得我们学习。”
多名行家对黄世明先生待人真诚、对艺术执着追求表达了敬意。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张大川在交流发言中说: “黄世明老师是画家里面对艺术最真挚的人,我很佩服。我觉得他画画最大的优点就是踏实,就跟他做人一样,相当踏实。黄老师的为人也很好,对朋友对同道都很尊重,也很真诚。所以我给黄老师编书,我就尽心就是了。”
中国美协会员、画家魏明阳与黄世明先生相识40多年,他在交流发言中分享了自己再三拜读了《艺道春秋》之后的感受,向大家讲述了黄世明先生在耳顺之际毅然走出邛崃前往省城、辗转问道、研修于多位名家,在艺术上不断精进的过往。他用“善学”、“重笔墨”、“师造化”来概括黄世明先生行走于艺术道路的特点。“今天拿在手上这沉甸甸的、涵盖他花鸟、山水及艺术随笔的作品大汇,呈现的是一位老艺术家的求学之道和心路历程......他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寻觅艺术的源头,从精研经典的传统开始,读王蒙、临董源、手摹石涛、心追八大......经年累月,新作叠出,硕果累累。”
二、 以艺载道 感召后学
在黄世明先生《艺道春秋》新书发布会上,有一个留着齐耳短发面容清秀的80后女来宾,一直在现场忙前忙后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笔者凭直觉认为她是黄世明先生的学生。活动结束后,笔者了解到,这位女士名叫王文茹,跟黄世明先生的师生缘,起始于看病。那是2015年的夏天,当时黄世明先生已经从中医院退休,与夫人开了一个小诊所。王文茹去看病的时候被他挂出来的画深深吸引。“那时候哈也不懂就是单纯喜欢,因为看着他的画心情舒畅,莫名的就想学,但是他那时并没有想收学生的打算,后来我一生病就去找他,然后提自己想学国画的想法。”
在黄老师同意收王文茹为学生之后,他对王文茹和另外一名收入门下的学生提出要求:先做好本职工作,有闲余时间则集中精力在学画上,求强求精。王文茹也因此暗下决心:因为爱好,所以坚持,永远不放弃,努力做到最好,希望能不负老师所望,能够继承他的衣钵,将老师的精神发扬光大。
在王文茹眼里,黄世明先生为人刚正不阿,正直善良,性情沉稳,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他总是以诚待人,无论遇到到什么事都能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还经常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种善解人意的品质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在跟他学习期间,他对大家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耐心教导,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的学识和修养令我们敬佩,像璀璨的星辰,点亮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之路,他总是能以深邃的见解让人茅塞顿开,文化与内涵就像大江大河,流淌在他人生的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受到他的智慧与深度。总之,他的人品像高山流水令人心生敬意。”
王文茹在《艺道春秋》新书发布会现场见证了整个过程。这场意义不凡的活动活动感染着她,启发着她,她动情地表示:“黄老师的执着让我敬佩,他的作品不仅给我带来了审美享受,还启发了我思考和探索自己未来该如何走自己的路。可能目前只能是先把基本功练好后才能看到上一层次的风景吧,一步步搭建这个多宝塔,等建完后可能也就做了该做的了吧!”
就在《艺道春秋》新书发布会举行几天前,黄世明先生的忘年交、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唐文栋,在欣闻世明老师这部四合一套书出版并获相赠后即席抒怀:“世明人老誉蜀州,火神余脉占鳌头。一笔水墨春欲活,两行文章楼外楼。风定花落云霞意,鸟鸣山幽山水秋。趁此放达人颜瘦,肃肃苍茫不同流。”
跟王文茹一样,出生于1969年的唐文栋,也是因为与黄世明先生医患关系在先而后形成亦师亦友关系的后辈。当天他因家事不能抽身到活动现场。当笔者向他询问,黄世明先生让他印象最深、最打动他的地方是什么时,他回复:“黄先生作为一位标准文化人的内化与笃定!以吾之俗眼看来,举凡先生笔墨,皆以文化化之载之,继而文心雕龙而出之。详观其书、其画、其文无不印证此上述观点。有道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今察世明先生衰年变法之笔墨,逸笔草草,已入化境之妙,可喜可贺。”他对世明先生文化品格、艺术品位的推崇由此略见一斑。
三、赤子情怀 回报桑梓
邛崃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炜告诉笔者,他与黄世明先生的交往缘始于书画,10年前他曾因仰慕先生的花鸟山水画作而收藏了先生的紫藤花鸟等三幅作品。他敬重先生生一手悬壶济世,救人无数,一手以艺载道,精神育人的人生态度。他在《艺道春秋》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中深有感触地说:“感谢先生追访故迹,勾陈史海,为后世留下了临邛孙绍彭、孙玉书、孙得铭一门三画家的故事,留下了临邛画家周本勤、罗蘅斋、李玉书、熊方舟、陈懋林等先贤许多鲜为人知的事迹,让桑梓先贤雁过留声,不至掩没于时光的流逝之中。同时先生也将自己师从秦天柱、刘朴、刘新德、朱常棣等大家学习的体会、认识,以及外出写生和书画创作的体验与心得留于笔下,特别是《砚田随笔》一文,更是他一生创作书画的艺术经验的积累,文中的二十一条,可谓字字珍珠,条条金砖,为后学留下了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从艺法诀。”
原邛崃市人大副主任吴代聪是黄世明先生多年的好友,他很欣赏、敬佩黄世明这个不仅画画得好、文学功底也好的老友。他自嘲当天是来凑热闹的,但因被现场画家们热烈互动的气氛感染,原本不打算发言的他情不自禁地起身说:“世明几十岁的高龄,还不辞辛苦到省城,进了大师的研修班进行学习研讨,他的文学功底好,我看了一下他的文章,里头对于这个大师画作的鉴赏,对于大师画技画法、学习笔录,可以说是总结得淋漓尽致。画界的朋友或者后学者看了以后,肯定会受益匪浅。世明能够无私地把它总结出来,公诸于世,可以说也是对我们邛崃画界、文艺界的一种奉献、贡献。给大家提一点建议,希望朋友们认真地看一看。”
王东当天是第一次担任活动主持人,这次主持经历对他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忘而有意义的体验。他觉得,黄世明先生的艺术给他的启发很多,朋友们对世明先生的评价非常中肯、对世明先生艺术特点的总结很到位,这是黄老师的艺术魅力所在。“黄老师是一个跨界的人才,他以行医为生,但是他又执着于艺术的追求,这个艺术——画画,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理想,他穷其一生去做这个追求,不图别的,就是在其中寻找他的快乐,他的这种执着的行为,客观上让我们临邛大地的艺术传承和发展得以继续,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我们邛崃现在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画家、艺术家,其实跟他应该是有关系的。”
回首数十年上下求索的艺术道路,黄世明先生不无感慨:“我生于古城临邛,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受到山川胜景的影响,孕育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年轻时即立志用画笔为家乡崃岭山川传神写照立传,长期坚持写生创作。作为毕生一件大事,这次从众多创作作品中遴选三百余幅精品汇聚成集,可作为自己艺术生涯的总结。不敢奢言成就,如果可以为邛崃举办世园会分会场献礼,也是慰藉平生,终将感叹一生,没有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没有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艺道春秋》新书发布会结束后,黄世明先生表示,生命不息,创作不止。他将继续用艺术的形式讴歌家乡山水人文,以赤子情怀报答养育他的这方热土。(特约报道员 向丽琴 /文图)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