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万清:又见桐子花开

来源:    综合作者:     2024-12-11 08:57:19    浏览量:


唐万清(四川邻水)


         
因老父亲身子的缘故,今日晨雨后又开车翻越小平故里广安市辖境内的铜锣山两个来回。于满山满水青绿逼眼的铜锣山幽谷坡岭又逢见了久违了的桐子花开。

       你看,绿草岭头,翠林坡上,溪岸路旁,白亮白亮的桐子花开得多么美丽明艳!我眼前一亮,立即停车路旁,下车靠近,仔细端详起来,如逢久别的朋友,眼里、心里满是欢喜。

       桐子花,是簇生的花,于枝头伸出嫩绿中浸黄的桐叶间,再簇拥着抽出五六根长长的嫩红的茎来。细长的红茎末端鼓起鬃红的花苞,鼓鼓的。花苞破开,吐出五片雪白的花瓣,如云朵般围成一圈,拥着丝线一般朱红的须来。朱红的须附在雪白花瓣上,仿佛毛细血管映在细腻的肌肤上。红丝中间则抽出黄色的花蕾,如小孩戴的绒帽。儿时于平地仰望桐子树,高大如冠,被蓝天白云日光晃着,并未看得真切,总不过是恢弘的一片,晃眼的一片。哪有今天逢个满怀,近近地端详得这么仔细:原来,桐花的美也是这么的动人!

       闭了眼,想一想:在无限的青绿如海的山坡野壑中,豁地浮来若许白雲,那是一种什么感觉?我就禁不住幸福地笑出声来,还禁不住想到古今诗人描写桐花的诗句来:“隐世原乡铜锣山,寻觅千年桐子花”“迎面清风春色美,鸟歌弯路树新惊。月游山顶天宫秀,桐木花开满脸情”“春深犹冷冻桐花,如雪纷纷夕影斜。懂得照明担使命,飘飘不愿落农家”“桐花无意避时乖,四月芳菲易感怀。拟与春风拼一醉,白云挥手过瑶阶。”并遥思起诗人们当时各自的心境来。

       查百度,才知道,原来桐子花,又名油桐花、桐树花,为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的花,可入药,作中药材,味苦,微辛,性寒,可入肺、心经,有清热解毒、润疮生肌等作用和功效。然而,桐花开花时间比较晚,往往在暮春初夏的四月,在众多花谢落,满山青绿之后,才戮力绽放,因此显得更加坚贞不渝。有人说她如同情窦初开的爱情,即便来得晚,也要加倍珍惜。难怪很多人愿意把桐子花的花语寓意为使命担当、优雅的心、爱的使者、情窦初开。启迪世人:全身是宝,却不为自己求享乐,但愿众生皆离苦。

    “是的,就是桐子花!以前,老家遍地都是。四月开花,夏秋摘果。打桐子、捡桐子、榨桐油。端午、中秋还用桐叶包粑哩!!后来,开垦荒地种粮食,嫌它遮地,尽砍了!!很少见了,想不到在这山沟野坡还能见到它!”老父亲在车里高兴得很,禁不住下车来,伸了伸佝偻的背,站在我身旁,硬是象遇到老朋友似的,咧嘴笑,皱纹都舒展多了。我赶忙收回遥远的思绪,扶住父亲,说:“其实,听说广安和我们邻水还有专门大规模培植桐花的,不为别的,专供游人观赏呢。”“那敢情好,桐花很好看,规模大的话,象云海一样,蛮有观赏价值的!而且,全身是宝,桐果榨油点灯、桐叶包粑或作柴烧、桐木可挖瓢或做其他家私、枝桠根须可生火,实用价值也很高。”父亲高兴地说。于是,便趁着父亲高兴,一起欣赏起明亮亮的桐花来。

       父亲的话,让我遥忆起儿时捡桐子卖的往事儿来。几姊妹打着赤脚于杂木丛中用镰刀扎拾姊姊用长竹竿打落的桐子,然后,背回家堆在屋角,渥一段时间,等桐子果皮变黑了,用刀背捶破,剥开果壳,敲出桐子米,晒干后背到石永街上去卖,再用卖的钱买盐,买鞋,买书包。姊姊好久没穿一双新鞋了,弟弟和我的书包也早破了洞,补了很多回,皱了厚厚一层布瘩瘩,难看死了。剩的零钱存好,攒足了用来给我缴作到石永初中读书的学费。那年头,农村可贫穷了,集体劳动,没有化肥一说,交通又不方便,又没修公路,完全肩挑背磨。也没有先进生产工具,完全靠一把锄头绣地球,生产积极性也不高,粮食不够吃,常常闹饥荒。特别是每年三四月份青黄不接,很多人饿得脸青面黑,我们几姊妹都瘦不拉叽的。布票不够用,很难穿上一件青旦布衣服,成年穿着打了很多层补丁的衣服,穿解放鞋,鞋尖破了洞,大脚指拇经常出来歇凉,冬天坐到教室里冷得打抖。住的是一间架子房子,竹篱笆墙,穿瓦漏眼的,冬天北风吹进来,屋子阴冷潮湿,几姊妹挤在灶门前靠架火取暖。吃的更不用说了,经常是苞谷糊糊下咸菜叶子,或者南瓜汤泡嫩麦粑坨坨。一年很少吃肉,只有过年过节才吃得上一点肉食品。

       除了过年,唯有端午节、中秋节,才能吃上点肉,还能吃上几个叶儿粑。所以,和姊妹们摘桐叶回家给母亲潦来包叶儿粑的细节仍历历在目。

       往往每年逢这两个节气,大清早,打着赤脚板的我们几姊妹就要背了竹篾背篼到山坡桐子树下摘桐叶。高大的桐树,是上不去的,只好就低矮小桐树摘,专挑又大又嫩的,没有虫打眼的摘。摘满了一背篼儿,就高高兴兴回到竹篾块夾成的老屋给母亲包叶儿粑用。母亲包叶儿粑是出了名的好手。她将潦软了的桐叶,用左手托起,用右手拿桐木勺从桐木盆里雪白的糯米粘米混合磨成的米浆膏中舀起一小勺儿,倒在左手的桐叶上,再用右手将桐叶一牵一覆一裹,再两手轻轻捏住边沿,小心翼翼地放入锅中竹篱笆折上。一排一排,一轮一轮押服贴,盛满了,用大竹篾锅盖捂上。然后升大火,蒸到半小时后,大汽直冒,叶儿粑浓郁的甜香味扑鼻而来,馋得我们直流清口水。叶儿粑,可好吃了,甜甜的,糯糯的,那年存在我们心目中就算是最最好的吃食啰。现在想起来,当年老灶屋灶膛里火苗的大笑声,母亲的欢笑声,仍萦回在耳旁,那贫寒岁月里独一无二的老家的叶儿粑的甜香味仍在我鼻前萦绕。不知怎的,后来下海外出打工的姐妹兄弟吃惯了沿海山珍海味,也吃遍了各地的叶儿粑,都说再也没吃到过当年那么好吃的叶儿粑了,再也没吃到过当年母亲亲手做的叶儿粑似的美食了。

       我还想起儿时,垫江那边有个姜木匠到我们老家用桐子树木挖瓢的旧事儿来。为什么不用松树柏树挖瓢呢?他笑着说:“松树柏树,硬性得很,不好挖,挖出来的瓢容易惊。桐树软,绵实,容易挖,又不惊。”看着红黄红黄的桐木在他手上,变戏法式地变出许多漂亮精致又耐用的瓢来,什么大的饭瓢、水瓢。小的汤瓢、勺子。还能挖出长把的粪瓢来呢。桐树无废料,顶没用的枝桠,根须也能作燃料呢,姜木匠就是在寒冷的冬天,在用桐木屑等边角剩料燃起的大火旁干活儿的。当然,现在,很少再见到这些木瓢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竹瓢、铝瓢、铁瓢、塑料瓢了。形状,色彩,质地都比桐木瓢好得多。但是,不知怎地,总还时时记得这些儿时所见所闻的旧事儿。

       我还想起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桐油点灯草,照亮老家四壁,供我深夜读书报,写作业的情境来。那年代,家乡没拉电线没通电,家家户户点桐油灯照明,很少点洋油灯(煤油灯),因为洋油灯价钱贵,买不起。家乡遍山坡的桐子树,有的是桐子,只要人勤俭,拾去于榨油房换回桐油,盛于灯盏里,再用灯草或白线,用油浸透了,卧于盏槽里,露出头部,用洋火(火柴)一划,点燃灯草。莹莹的红亮的火苗就照亮了贫寒的农家的四壁,给人以黑夜里的温暖和光明。就是在那还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手机电脑的岁月里,在用桐油漆刷过的简易柜子上,在桐油灯的陪伴下,我从书报中知道了许多大事儿:文革结束、“四人帮”倒台、拨乱反正、邓小平复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努力发展生产、实行改革开放等等。

       当然,后来,姊妹们和兄弟,长大了,南下广东,东进温州,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打工挣钱去了。后来,我也考学进了邻水师范学校,见着了明亮亮的电灯。再后来,我当了老师、主任、校长。二十年后,又进城当了一名教研员。几姊妹和兄弟也纷纷起高楼,成家立业了。老家也早就通了电,修了路,安上自来水,安上电视机,买上了电扇,冰箱。三叔二叔们还修了别墅。几姊妹和兄弟都在老家街上或县城修了或买了房子。吃的、穿的、住的都不用说了,和改革开放前比,仿佛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

       是的,家乡的桐子树,因当年粮食紧张,食不裹腹,为发展生产,开荒时,砍掉了很多。人们嫌它遮挡阳光,掩地,杏庄稼。再加上,通电了,再也不用桐油点灯照明了。人们原本以为它的历史使命便告结束了。没想到,在这大山深处,还蓬蓬勃勃,顽强生长着这么多桐子树,还快乐地开出这么多明亮亮的美丽的桐花来。听说,竟然还有人有闲钱专门大规模培植桐子树,开发成旅游胜地,供富裕起来越来越讲究生活品质,享受休闲文化的人们游览观赏,供那些文人墨客吟诗作赋。

    “全靠广安老乡邓小平那年存搞改革开放,引领我们国家富起来,为现在强起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有半个多世纪党龄的老党员、有二十多年生产队长任职经历的老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不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可能我国经济还要在贫穷中摸索好多好多年,可能老家还要推迟很多年才会通电,用桐油点亮的日子还会延续很多年。更谈不上通电话、通路、通水、通汽,安电视,安电脑了,也更别想农村修得起幢幢漂亮的別墅了,农村人看病也别想报钱了。有机会,你再带我到小平故里,再在他老人家铜像前磕三个头。做人不能忘本,要常常饮水思源哩。”

    “还有,脱贫攻坚,全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八十岁以上老年人看病不缴挂号费,还要报销多半医药费。如今这么好的幸福生活,真离不开邓公当年改革开放,富民强国的总设计!”老父亲至今还在缴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接受主题学习教育。有些时政比我还熟悉一些。他每次上古路石永场镇,进邻水城、到广安城、甚至下重庆,看到高楼入云时,每次过贵人槽、秀峰村,看到幢幢别墅时,看到他膝下儿女家家住洋楼,穿皮革,吃佳肴,开小车,孙辈也出息,承包果林,开办农家乐,在城里的开门市,日子越过越红火。繁花绿叶碧水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城乡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巨变,都常常要感动不已,对他心目中的老乡小平同志更是格外推崇和敬戴。

       父亲的话还让我想起邓小平三落三起,艰难奋斗,勇担使命,不负人民的许多动人事迹来;想起邱秋主席等家乡作家创作的《少年邓小平》《渠江沉吟》等作品中描绘的小平光辉形象来;想起小平故里展馆里展现的小平少年时期,留学时期,追随毛泽东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近百年波澜壮阔的丰功伟绩来;想起小平故里的一幅门联“翻身不忘毛主席,富裕不忘邓小平”来;想起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话语来;想起他“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殷殷嘱托来……

       站在满眼新绿的桐子树旁,欣赏着美丽明艳的桐子花,我浮想联翩,还想到了很多很多……

       然而,如果要我说出,那么多种关于桐子花花语寓意里,我最喜欢哪两种来?我却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使命担当”和“坚贞不渝”。

       如果要我说出,那么多描写桐子花诗句里,我最喜哪两句来?我却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懂得照明担使命,飘飘不愿落农家”。

       因为它虽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上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远离繁华,笑归山谷野海,但它给我们的深刻启迪:“全身是宝,却不为自己求享受,但愿众生皆离苦。”却会永远激励我为众生皆离苦笔耕不辍,行耕不止。正如邓公坚贞不渝,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勇担使命,不负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会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一样。

    “感谢四月,感谢铜锣山,感谢老父亲,让我于大雨之后又见到桐子花开,沐浴了‘老朋友’精神光辉的洗礼。”我心里禁不住这样想道。

       于是,回来的路上,我便稳了稳心神,重新把稳方向盘。心爱的小轿车便轻快地行驶在青绿满眼,桐花欢放的铜锣山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画卷里青绿的山,青绿的地,青绿的水,幸福绽放的桐花和点缀其间星罗棋布的花样别墅小洋房,明清建筑小庭院不断幸福地朝我涌来,满怀新时代春天喜悦的气息……                   

【作者简介:唐万清,笔名清清源,又名清清源流诗寻芳菲。邻水县研培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诗词委员会南山诗社会员,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文学社会员,邻水县作家协会会员,邻水县诗词学会会员。喜文学创作。曾获全国“回不去的乡愁”散文大赛一等奖。在《乡土文学》《广安文艺》《渠江文学》广安日报:川东周末》《黄桷小屋》《红心岩文学》等文学刊物平台发表散文小说百余篇。在《今曰头条》发表诗歌千余首。】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