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李琴(四川武胜)
站在山岗上,遥望童年。吹响那支略微生锈的口风琴,层层云雾被穿透的那一刻,记忆蜂拥而至,高岗上的风,全是故乡飘来的味道。亲切,熟悉。
我所在的家乡,平均海拔也不过区区三百余米,典型的川东浅丘。所以,我特意踮了脚,向着家乡的方向,嘴角上扬,以45度的姿势,微笑,仰望。
喜欢童年的向日葵,向阳而生,向光而行。喜欢郁郁苍苍的玉米,似天地间俊朗挺拔的青葱少年。喜欢稻子飘香季,目之所及满目金黄,麦苗滴翠时,身边翻滚绿浪。还有那落日余晖,万物氤氲成淡红。四季的轮回,就这样循环在过往的记忆里。
无忧无虑的时间很短,长大是一瞬间的事情。有的人一生都在追寻童年的脚步。因为童年,有一万种快乐的方式。
川东少雪,但冬季的早晨,冬水田里的薄冰,屋檐下的冰锥,可玩可尝,可甜可淡。童真的笑声在旷野飞翔,久久不愿散去。小手小脚冻得通红,鼻尖挂着亮晶晶的鼻涕,这生动的一幕在岁月的长河里晃呀晃,一点也没有褪色。
春天的小草,长满小土坡。背上心爱的小背篓,薅上满满的一筐草,走在窄窄的田坎上,有满载收获的喜悦,也有希望妈妈夸奖的期待。油菜花是乡村春天的主角,大片大片的金黄排山倒海向儿时的我迎面奔来的时候,追随嗡嗡叫的蜜蜂,和养蜂的老爷爷唠嗑,还可以尝到老爷爷给的一点点蜂蜜,真是甜到了心里,那滋味直到今天也还想起,世间美味也大抵也不过如此啊。
犹记得关于发生在玉米间的趣事。玉米须,它随着生长周期,由绿色最后到红棕色,调皮的我们,会扯下它们的胡须,粘到自己嘴巴上,假装小老头。有时候还咿咿呀呀学着川剧演员的样子,唱上几句,把大人们笑得前仰后合。
夏天的小河畔,垂柳滴翠,约上一群叽叽喳喳的小伙伴,在小溪里面嬉戏,暑热融解在晶晶亮亮的水花里,那时的我们,经常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将流经小河的支流用泥巴石块堵上,然后在里面围追阻截小鱼,记得有一次,工程量大了一些,修了一个大大的土坝,玩耍后小伙伴们意犹未尽各自回家,随着水量的聚集,土坝垮塌后,将河岸畔的菜冲掉了不少,参与的小伙伴们都收获了大人们的或打或骂。乐极生悲的童年溴事一件又一件,这些都成了如今美好的回味。
还记得那个夏季,经过我坚持不懈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用脸盆代替泳圈的夏季,我终于可以自由的在小河里扑腾几圈了,待城里上班的爸爸回来休假,特地陪我横渡了小河,那个夏天的午后,蝉鸣声声,柳枝轻抚水,在父亲的陪伴下,我将恐惧远远的抛去,让踏实和温暖留在童年的记忆里。如今父亲已经逝去,唯有那一天的快乐珍藏在心底深处,时不时拿出来晾晒。
犹记得夏日傍晚三三两两的蜻蜓翩翩飞,夜晚萤火虫在草茎嫩叶间起舞。星空之下,点点萤火,吸引我们纯真的目光,治愈一生,唯美记忆。
秋天,在大家的眼里,是萧条的,苍凉的,甚至是有点无趣的。但是,童年的家乡,在记忆的小河里,浅浅的河水,三三两两的小野鸭在欢快游弋,嬉闹追逐,也有小巧的麻雀或者什么我不知道名字的鸟类,在芦苇或水草尖上跳舞。小河畔静谧而热闹。??
我特喜欢在秋天的小河边朗读,70后的我,出生在物资还不怎么充裕的年代,但是父母还是省吃俭用给我买了好多的童年读物文学书籍,我喜欢在家门口的河畔诵读,河水哗哗,鸟儿啁湫,带上一本书,席地而坐,懵懵懂懂的学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诗句。抬头看每一滴水都争先恐后的朝前赶,从不停歇,汇进一条小溪,一条河,也明白了一个人的人生就如这流水一般短暂,而无数短暂的生命汇聚起来的生命长河就是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沿着这条小河,我也走向了远方。
童年落幕了,但那些来自故乡的温暖、父母的爱,永存我心。历久难忘。
【作者简介:李琴,四川武胜人。爱好写作。文学·时代·诗意·生活】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