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唐万清(四川)
海棠园里春意闹,耕读花开正当时。正值春分三月,细雨空濛,随同邻水县作家协会“文学进校园”创作采风小分队,笔者有幸踏进了因“用耕读文化点亮乡村教育”而闻名遐迩的邻水县丰禾镇第二小学,参观了处处彰显耕读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农耕实践基地,翻阅了二十四节气耕读教材,聆听了学校“耕耘禾野,逐梦丰华”的主题报告,零距离接触了该校校长吕小珍,探秘了她及其一班人“传承耕读文化点亮乡村教育”的办学生涯和心路历程。
校园文化:耕读花开满园春
作家协会一行13人8:50抵达学校,一下车就被别具一格的学校大门所吸引。褚黄色的大门顶端“丰禾镇第二小学”七个阳刻镏金大字熠熠生辉。正对右侧上端圆形校徽清新雅致,白底绿禾,如捧红日,又如禾苗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寓意深刻,催人向上。校徽下竖列两行八个镏金大字“耕耘禾野,逐梦丰华”,彰显了学校最核心的办学理念。
在吕小珍校长引领下,我们走进校园参观起校园文化来。首先,迎面映入眼帘是一横卧于地的褚红色文化石,上面镂刻了“耕耘禾野,逐梦丰华”八个隶体字,呈蓝色。绕过文化石,左前方花圃中塑有一本书的雕塑品,雪白的书上嵌着“耕读实践,培根树人”八个板栗红大字。书本雕塑左侧二小童在展书阅读,右侧则是一农人在推一辆板车,车上口袋盛满刚收获的金穗。文化石右前方花圃中也塑有一本书的雕塑,其上嵌着“耕耘禾野,逐梦丰华”八个栗板红大字。其左塑的是一农人扛犁牵牛,其右塑的也是二小童展书阅读。两畦花圃草木繁茂,海棠红艳。继续前行,左右各有一长条展墙,有临空木架罩着。展墙用木质方框,分为若干部分,均用玻璃嵌着。展墙内容尽显农耕文化和师生耕读活动场景。穿过风厅,展现在眼前的是偌大一片塑胶操场,操场对面筑有一宽大的主席台。台上墙壁嵌有一巨幅浮雕,全由该校老师构图设计的。下端尽显禾野风光,上端天空中飞着各种高科技产品。操场与教学楼间空地则为花圃,殷红的海棠花正在尽情绽放。上得楼来,二十四节气的图文巨画分楼层展示。农耕文化知识直观呈现,让师生触目可击。还用红色剪纸艺术形象地诠释农耕习俗。可以说是每面墙壁皆说话,每堵雕塑皆育人,无不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其“耕读教育”的文化特色。吕校长生动活泼的讲解又给这些文化符号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使文化内涵更加丰盈。大家一边聆听介绍,一边用心观察,还精心拍照,个个颔首赞许,为之叹服。
农耕基地:蔬菜盎然绿意浓
农耕基地是学校农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丰禾二小正在争取拓宽实践基地。已有的基地早已划成若干菜畦。每块菜畦均塑有班牌。菜畦里各种蔬菜正在茁壮成长。两畦蒜苗尤其茂盛,翠绿柔条碧玉带似地纷披婆娑。茎干挺立,如玉柱峭拔。胡萝卜英子则绿油油的,黄英白菜嫩绿肥硕,窝笋叶子嫩绿鹅黄,波菜青绿,冬憨菜又肥嫩可喜……都仿佛在诉说着娃娃们耕种的有趣故事。绿意浓浓的蔬菜,生机盎然,不正是孩子们耕读实践成果的见证吗?农耕文化的基因正在一锄一镰中传承,农耕文化的种子正在一挖一浇中发芽了,吐叶了。“先行后知,行知合一”“学中做,做中学”等等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触目可感、触手可击的具身实践。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知识,锻炼体魄,学会吃苦,磨炼意志,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不正是乡村教育应该为之探寻的路径吗?我们一边看着,一边赞着,一边思着。乡村教育路在何方?或许就在这里,耕读并重,学做结合。
耕读课程:丰枝茂叶应时芳
据小珍校长介绍,丰禾二小耕读教育,不仅彰显在墙壁上,站立在雕塑里,更进入了课程,融入了课堂,进入了常态化的稳定而有质量的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层面。学校积极探索开发建构了以学科教学、耕读文化、乡土资源“三融合”课程体系和“三融合”耕读教育模式。六大课程内容体系以“诗文品节韵”“节气亲农事”“节气探气候”“节气识物候”“节气知习俗”“节气与健康”为主干内容,还精心编写了《“二十四节气”耕读主题活动课程安排一览表(每期)》,将耕读教育实践活动落深落实落细,形成了教育的日常。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以“养习惯丰德”“育知识丰才”“用仁爱丰心”“重美育丰趣”“用劳动丰技”多元路径,围绕“耕德、耕智、耕心、耕性”目标建构的多姿多彩校本课程,凝练提升物化后编写的图文并茂的有阶梯性、发展性、特色的、可操作性校本教材,围绕课程、依据教材开展的丰富生动的耕读教育实践活动,底色厚重,特色鲜明。比如搭建诗文诵读平台,开展诗文诵读活动;建设耕读实践园,开展节气农事体验活动;建立校园气象站,开展节气物候观察探究活动;建立农耕习俗文化展览馆,开展农家习俗体验活动;开展清明节采摘清明菜制作艾粑青团活动,到革命陵园踏青扫墓活动等等及按二十四节气时序开发编写实施的耕读教育实践文化特色凸显,教育价值巨大。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光布德泽,万物尽朝晖!”丰禾二小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就犹如青青园中葵,在耕读文化理念的阳光照耀下,正温暖着每个向阳生长的孩子,给孩子以希望、以滋养,让我仿佛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嘎崩脆响,节节有力。那分明是春天的歌唱。
心路历程:逐梦丰华春不老
步入大气洁净的会议室,我们聆听了吕校长声情并茂、图文并盛的具体介绍。她围着绛红的围巾,面带自信的微笑,一边翻动着精美的PPT幻灯片,一边侃侃而谈。她心驰神往地回忆起自己耕读教育实践的奋斗之旅和心路历程。
原来,她是邻水县小学教育最高学府鼎屏小学的教科室主任、语文教师。理论和文学的双重滋养,使她迅速成长为一位有扎实教育根基、丰厚理论素养、宽阔科研视野、诗意仁者情怀的优秀干部和卓越名师。她主导研制的“三起来”校本教研范式,享誉川东教坛。后因组织需要,调任被称为少年军校的邻水三完小副校长,她再次以深刻的思想、睿智的眼光、独到的见识,挖掘出“童蒙养正,军魂铸体”的育人价值理念,独创“多人一优课”的团队教研共同体运行模型,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后来,又因成绩突出,才能卓异,被特意遴选简拔出来,作为一把手调任八耳小学校长,成为了当时全县如凤毛麟角的几位女校长之一。从城市学校迈向乡镇学校,吕校长仿佛脱笼鸟儿一向投向了大自然的怀抱。在相对单纯的校园潜心悦读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专著,经常步出校园,走进乡村田间地头,学生家里。接受野外自然的洗礼,农村习俗的熏染,还亲自参与农事劳动。受乡村自然的启发,和陶行知、叶圣陶教育理论的指引,触发了办好乡村自然教育的想法。以弘扬农耕文化为抓手,以传承耕读教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新时代行知合一全面发展的新人为目标。于是尝试着形成方案,论证价值,洽谈基地,争取资金和政策,迅速展开了耕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几年后,依靠全体教师力量和科研手段,建设了特色鲜明的八耳校园文化和八耳耕读校本课程。获得市县等上级部门大加赞赏:认为开了近十几年来乡村耕读教育的先河。当时的教科体局教育股长余建全,还欣然命笔为八耳小学撰写了“耕读赋”。
是金子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闪光。是人才,不管遇到什么困境,处于什么境地,都会迸发出创新的活力。基于此,又被组织青睐和重用,调任到鱼米之乡的丰禾镇的第二小学任书记校长。学校于2021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1541名在校学生,113名教职员工,属于较大规模的乡村教育学校。学校虽是在镇上,但处于与乡村田野更加接壤的镇郊。与校沿接壤的广阔乡村田间地头,坡坎林地,为丰禾二小移植耕读教育提供了源头活水。面对“生源锐减、队伍不稳、经费欠缺、办学激情减退”窘迫的乡村办学,“教学空间窄化导致教育与生活脱节、弃耕而读的选择导致劳动教育弱化”迷路的农村教育,“迷失农耕文化,传承断代,导致乡愁渐行渐远”渐离的农耕文化的骨感现实。小珍校长没被困难吓倒,而是大胆决定移植耕读教育文化,纵深推广和实验八耳小学耕读教育经验。于是,她在到任不满两年时间里,倾力研究耕读文化的内涵,耕读教育的价值,倾力建构学校耕读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教育文化理念体系、教育科研体系、二十四节气为主干的耕读课程体系、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初步形成了丰禾二小人以“耕耘禾野,逐梦丰华”为核心办学理念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图腾。
筚路蓝缕,艰苦探索,不懈奋斗。吕小珍校长带领乡村教育人取得多项殊荣,耕读教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省级立项乡村教育发展专项资助金课题《农村二十四节气耕读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获省级三等奖,选送的作品《探究芒种行走在二十四节气下的耕读课程》在“四川省第十五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校园短视频类三等奖。《谷雨里的耕读时光》荣获四川省第十六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校园专题类作品一等奖。教育导报及网站以《把课堂延向四季的田野》《“二十四节气”里的劳育课》《节气文化进课堂,开展“惊蛰”实践活动》《数九寒天观冰霜,琉璃世界访梅香》《大豆黄,农家忙一基于24节气耕读课程之“立冬”实践活动》等为题对学校耕读教育实践进行了广泛报道。说她是邻水县乃至广安市甚至川东片教育家型校长中“用耕读文化点亮乡村教育的第一人”,实不为过。有的老师称赞她是乡村教育的点灯人,用耕读文化为火种,用心血和智慧为膏油,用深耕实践为草芯,在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厦顶,照亮了四野。
她带领学校一班人耕读教育实践的奋斗之旅和心路历程,博得了众位作家和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窗外的阴云散去,春阳搏发,将那金灿灿的光芒,撒向了丰禾这片教育的热土,阳光照耀下的园中海棠愈加绽放出她红彤彤的笑脸。
海棠论坛:激扬文字畅未来
座谈会上,嘉宾们受吕小珍校和主持人张勇副校长热情洋溢报告的感染,纷纷即席发言,建言献策,激扬文字,畅想未来。气氛十分热烈。有的对文化理念系统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有的对耕读文化的诠释颔首赞许,有的对耕读教育的价值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阐发,有的对耕读课程的建设和实践给予热情褒扬,有的则对校园特色文化的彰显深为称赞。当然,也对用耕读文化点亮乡村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实践给予了殷切的期望,提出了进一步集中建设核心文化特色,使之更具有长期性、恒常性、可行性、高质性、独特性;重视科技助力耕读教育,重视耕读知行合一理念对学校各育人领域统整功能的发挥;重视耕读基地、阵地建设和平台建设等中肯建议。
群英荟萃,深度探索,智慧交融,为丰禾二小耕读教育走深、走实、走亮、走远,贡献了文学的力量。
“教育与文学的联姻,必将给乡村教育的振兴插上奋飞的翅膀,使乡村教育飞得更高更远!”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邻水县作家协会主席冯宗凡总结寄语时如斯说。
来时春雨空濛,离时春阳高照。回望丰禾第二小学“耕耘禾野,逐梦丰华”的金字招牌,于春花浪漫、碧禾连天的乡野中,更加显出一片辉煌的光芒来。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