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潘兴斌微型诗及点评选刊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5-16 18:35:29    浏览量:


潘兴斌(四川)



立夏


阳光的含金量愈来愈高了

老农俯身,手抚麦穗

皱纹里的笑意愈来愈香了


      《立夏》以凝练笔触勾勒出农忙时节的丰收图景。诗中“含金量”的阳光与“抚麦穗”的老农形成意象呼应,既暗喻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能量,又通过俯身劳作的细节传递出对土地的虔诚。末句“皱纹里的笑意愈来愈香”巧妙运用通感,将视觉皱纹转化为嗅觉意象,使丰收的喜悦突破感官界限。全诗在三行的框架内,通过具象农事场景与抽象情感的交织,完成了对传统农耕文明的诗意礼赞。(萤灯点评)


小满


蜻蜓栖息于初荷之尖

桑葚眷恋着紫色黄昏,麦田

被风拂成一匹匹锦缎


      《小满》以凝练的意象勾勒出节气特有的生命韵律。蜻蜓与初荷的静谧对峙,桑葚与黄昏的缠绵眷恋,麦浪在风中舒展成丝绸的质感,共同构成一幅动静相生的田园画卷。诗中“眷恋”“拂成”等拟人化动词赋予自然物象以情感温度,而“紫色”“锦缎”等通感修辞则打通视觉与触觉维度。全篇未着“小满”二字,却通过作物灌浆、昆虫活跃、果蔬成熟的物候特征,精准捕捉到这一节气“将熟未熟”的微妙美感,展现东方诗歌“不写之写”的留白智慧。(萤灯点评)


老宅前的枇杷熟了


微型的太阳缀满了枝丫

以皱巴手摘几颗慢嚼

童年记忆竟在龋齿间抽芽


     《老宅前的枇杷熟了》以枇杷为载体,构建出多层次的怀旧意象。首句“微型的太阳”既写实又隐喻时光沉淀的果实,“皱巴手”与“龋齿”形成触觉与味觉的双重褶皱,将采摘动作升华为记忆解封的仪式。末句“抽芽”以植物生长的动态,反向解构时间的单向性,暗示被岁月封存的童年记忆在齿间重新萌发。通感手法贯穿始终,将味觉体验转化为视觉生长,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诗意转化。(萤灯点评)


夏夜小景


微风轻吻着池塘脸庞

莲瓣舒展,乳汁般的月光

润泽着失眠蛙的歌嗓


      《夏夜小景》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诗意夏夜。首句“轻吻”赋予微风以温柔触感,池塘与月光形成光影交织的视觉层次。“乳汁般”的月光既暗示夏夜的丰饶,又暗含滋养自然的母性意象。失眠蛙的歌嗓打破静谧,将听觉维度引入画面,形成动静相生的意境。全诗通过拟人、通感等手法,将自然元素转化为充满生命律动的意象群,在克制的抒情中传递出夏夜特有的静谧与生机。(萤灯点评)


【作者简介:潘兴斌,男,四川武胜双星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武胜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微型诗》刊主编。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少年文艺》《语文报》《诗人》《南国诗报》《青年作家》《散文诗》《中国诗歌》《四川诗歌》等60多家报刊发表诗作2000余首。部分作品被收入20多种选本。已出版诗集《心灵颤音》《岁月微雕》《心海微澜》《心贝凝珠》。】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