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袁晓辉(四川)
初夏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公园的树荫下观赏池塘里的荷花,荷叶圆圆像伞一样撑在水面,荷叶下面的鱼儿有了遮阴的巨伞,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忽然,一个影子猛地扎入水中,又飞快掠过水面,飞向远方,留下蓝绿色的背影。
在水塘边、小溪旁、沟渠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长着翠绿色羽毛的小鸟,或站在荷塘的莲蓬上,或栖息在岸边,或站在摇摇晃晃的芦竹叶上,或掠过水面并发出“啾啾啾”的叫声,或突然扎入水中又迅猛跃起,口里叼着小鱼飞向远方。这就是翠鸟。以小鱼虾为食的非常美丽的小鸟。
翠鸟,翠绿色的背羽和翅膀,橘黄色的腹羽,红色的爪子,将近体长三分之一的尖尖的喙,既艳丽,又可爱;既鲜亮,又和谐;既文静,又灵巧。人见人爱。
于是,有了“一片空明水月光,碧梧红树映池塘。衔鱼翠鸟栏干立,也爱南园草阁凉”的诗句。冯梦龙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翠鸟移巢》,描绘翠鸟因爱护小翠鸟而不断移巢的行为,最终导致小翠鸟被人们捉住。
因为翠鸟美丽,翠鸟羽毛曾经是权贵们追逐的名贵衣料原料。我看到过一篇记载说: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时,捕捉了上万只翠鸟,做了一件翠鸟羽毛衣服。口念阿弥陀佛,手数佛珠的慈禧,一件衣服用上万翠鸟的生命织成!呜呼!
翠鸟以小鱼为食,也要捕食水生昆虫。所以,在水岸边,常常可以看到翠鸟的身影。
我第一次看到翠鸟,是学生时代农忙假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在附近帮助收麦子。中间休息,我来到附近的一道泉堰沟里抓螃蟹。看到沟渠边的薅秧泡枝条上歇着一只翠绿的鸟儿。待我刚靠近一点,虽然悄悄的,但是竟觉得鸟儿,还是沿沟沿飞走了。同行的同学说:这是翠鸟,专门吃鱼的,在河岸边的土埂上,打洞做窝。
以后就注意到在水边看翠鸟。
后来,农村清沟灭螺,消灭了水渠里的鱼虾;城里的马尾河成了臭水沟,消灭了河里、沟渠里的鱼虾;再后来马尾河天然河岸修成石砌河岸,翠鸟做窝的地方少了;再后来,农村的多数水沟用水泥做成三面光的U型槽。大多数地方,翠鸟断绝了食物来源,消失了栖身场所,翠鸟就几乎绝迹了。只能在偏远的水面附近偶尔看到其娇小的身影。美丽没有消失,却显得孤单、凄然。
前些年,又见到了翠鸟,那是一处紧靠农家乐的泉堰边。农家乐主人绿化四周,整治环境泉堰里清澈见底的泉水,鱼游虾戏,沟渠边草树葱茏。在绿树丛中,翠鸟不显眼,但是它冲入水中叼鱼“噗”的一声,展翅飞走的华丽身影,我还是辨别出这是翠鸟。最近是在公园的荷塘边。
翠鸟的生存,与环境紧密相关。前些年翠鸟难见踪影,现在生态环境改变了,溪流沟渠清澈,湿地恢复。翠鸟又出现了。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