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张萍 (四川)
蝉鸣把七月晒得滚烫时,总想起故乡那方荷塘。午后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在青石板路上,踩上去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被烤得发脆。母亲说这时候的荷花该醒了,于是拎着竹篮往村东头走,篮里装着刚蒸好的绿豆糕,油纸的褶皱里渗着清苦的香。
荷塘藏在老槐树林后头,远远就听见叶底的水声。风穿过层层叠叠的绿,忽然就软了下来,带着水汽扑在脸上。荷叶是新洗过的模样,滚圆的露珠在叶心打盹,被偶尔掠过的蜻蜓惊得跳荡,坠进水里时,惊起一串细碎的银鳞。粉白的荷花是藏不住的,有的半卷着花瓣,像怕晒的姑娘用绿帕子遮着脸;有的却大大方方地敞着,露出嫩黄的蕊,引得蜜蜂一头扎进去,连翅膀都染了香。
蹲在塘边剥绿豆糕时,总能看见二舅公划着木盆采莲蓬。他的草帽沿挂着片荷叶,划桨的动作慢悠悠的,木盆荡过的地方,荷叶便齐齐地向两边倒,露出底下清澈的水。“丫头尝尝?”他抛来个翠绿的莲蓬,莲子剥出来带着薄衣,咬下去先是脆,再是清甜,最后留在舌尖的,是一丝若有若无的涩。这味道让我想起课本里周敦颐的句子,原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连果实都带着这样清醒的自知。
后来在异乡的植物园重逢荷花,是七月的某个傍晚。人工湖的围栏边挤满了拍照的人,镜头里的荷花被修得失去了烟火气,倒不如记忆里故乡的荷塘,连淤泥里的田螺都带着生气。正发怔时,一阵风卷着雨来,人群霎时散去。雨打在荷叶上,噼啪作响,倒像是千军万马奔过。荷花却更精神了,花瓣上滚着雨珠,亮得像镀了层釉,那些被打落的花瓣浮在水面,倒成了青蛙的小船。
雨停时,湖面浮起淡淡的雾。有个穿蓝布衫的老人在写生,画纸上的荷叶浓淡交错,留白处题了句“荷风送香气”。他说年轻时在江南插队,见过万亩荷塘的盛景,七月的风一吹,香得能醉人。“你看这荷叶,看着是绿,其实藏着青、蓝、褐,就像人心里的事,哪能一眼看透?”他的笔尖在纸上顿了顿,“但荷花不一样,开得磊落,谢得也坦荡。”
忽然就懂了,为何古人总爱写荷。李白“清水出芙蓉”的天然,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清愁,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的豁达,原来都是借这水里的花,说人间的事。七月的荷最是坦诚,把根扎在泥泞里,却把花举向阳光,连香气都带着股磊落气,不似梅的孤峭,不似兰的幽隐,是热热闹闹、明明白白的香。
暮色漫上来时,荷塘渐渐安静。蝉鸣淡了,蛙声起了,荷叶上的雨珠落进水里,溅起的涟漪里,晃着月亮的影子。这时候的香最是绵长,混着水草的腥气、泥土的湿气,还有远处人家飘来的饭菜香,成了独属于七月的味道。
踏月而归时,衣襟上还沾着荷风。忽然想起二舅公说过,荷花落了,莲蓬熟了,等莲子收了,藕也该出塘了。原来这看似慵懒的七月,藏着自然最细密的时序。就像人生路上的种种遇见,花开有时,叶落有常,重要的是在荷风拂过的瞬间,懂得停下脚步,闻一闻那穿过岁月的香。
风又起了,带着荷叶的沙沙声,像谁在轻轻唱着一支古老的歌。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