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贺仲华:论"气"——从《金瓶梅》到当代的精神修炼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7-19 08:07:50    浏览量:


贺仲华(四川Bxssyh099



《金瓶梅》开篇词第四首写道:

莫使强梁逞技能,挥拳捰袖弄精神。

一时怒发无明穴,到后忧煎祸及身。

莫太过,免灾迍,劝君凡事放宽情。

合撒手时须撒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气"之一字,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既是生命能量的流动,也是人格气象的彰显;既可以是"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也可以是"小肚鸡肠"的狭隘。《金瓶梅》开篇词中"气莫使强梁逞技能"的警句,穿越时空,至今仍振聋发聩。在这个物质丰裕而精神焦虑的时代,重新审视"气"的哲学,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金瓶梅》以西门庆为镜,照见了人性中那股永不知足的"气"。这种"气"不是简单的愤怒,而是混合了自负、嫉妒、贪婪与虚荣的心理渴求。西门庆为争"一口气",不断攫取不属于自己的财富与美色,最终被这股戾气反噬。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气忌盛,心忌满",正是对这种心理状态的精准诊断。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是教人懦弱,而是告诫人们要驾驭而非被"气"所驾驭。

       真正的志气,应当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勇气,都是"气"的最高境界。这种气节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对原则的坚守;不是盛气凌人,而是内在的定力。宋代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最可贵的精神气象。

       当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常陷入两种极端:或是"躺平"歇气,丧失进取心;或是"内卷"斗气,陷入零和博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提出"不要努力做一个完人",正是对健康"工作气"的诠释。真正的豪气,是像航天工程师那样,数十年如一日攻克技术难关的坚韧;是像扶贫干部那样,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朴实。这种"气"不是虚张声势,而是静水深流的力量。

      个人修养中,"治气"是终身课题。王阳明强调"在事上磨炼",就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修炼心性。遇到不公时,可以学习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面对诱惑时,应当记取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定力。当代心理学提倡"情绪管理",与古人"克己复礼"的智慧异曲同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撒手",不是放弃,而是更高层次的掌控。

       社会层面,"和气"是文明进步的基石。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相处之道,正是对"社会之气"的最佳诠释。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到"邻里和睦"的社区精神,都需要这种包容的大气。如同春天里的和风细雨,滋养万物而不争。

       "气"的哲学启示我们:人不可无气,否则如行尸走肉;但亦不可使气,否则易入魔障。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既需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也需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从容心态。如能将《金瓶梅》的警示转化为修身的智慧,培养正气、大气、和气,方能在这个复杂世界中保持精神的平衡与自由,成就充实而有境界的人生。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