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饶世义(四川珙县)
晏子曰:“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说的是不同的地方风俗不一样。我就遇到了一件这类文学纠纷事,在珙县文化人圈子头闹得沸沸扬扬。2006年12月29日,珙县巡场镇友谊路130号(发科医院大门右侧第一间门面),一秦姓人家在家门口操办丧事,为去世老人超渡亡灵,我还没看到过这样的场面,经咨询这样的活动叫“坐焰口”。征得孝家允许,我用“佳能EF-350D”数码相机、标准镜头,将活动场面拍了一组图片并整理成文,在珙县政协文学艺术院主办的《僰都艺苑》(2009.3.总第7期)上公开发表,原文如下
坐焰口主要有三部分:主灵坛、金桥、下灵坛。
主灵坛 设在孝家大门左侧,用大方桌拼排搭建。每三张排成一个品字形为一层,设主灵坛最少要七张大方桌,有的可达13张。最上面单独安一张,叫案桌,供掌教在上面颂经进行超度活动用。
坐焰口的主灵坛场面
主灵坛坐有三人进行超度活动,即掌教、陪焰、点灯师。
掌教是主角,身穿珈挲端坐正中。有时手敲木鱼闭目颂经,有时高声发令,有时间拖捉唱腔读祭文交替进行。
陪焰就是掌教的助手,帮腔按尾子的。掌教唱颂完一段要过渡时,陪焰就跟着唱颂起来。掌教的鼓一响,陪焰的锣就跟着打起来。
点灯师就是在灵坛上负责点香、点蜡、点油灯。
金桥 设在灵坛和下灵坛之间用白布连接而成,白布上挂有36付网钱,地上设有36个孤魂牌,每个孤魂牌点有一盏油灯,在“金桥”下面由点灯师负责按时往灯盏中添油,确保每一盏灯都保持亮着。
坐焰口的金桥场面
下灵坛 设在孝家大门右侧,用一张大方桌做案桌,供门生在下面颂经进行超度活动用,案桌前围着几个掌教的门生,他们与灵坛上的掌教交替开展颂经、发令、唱祭文活动。
坐焰口的下灵坛场面
刊物出版后,有位资深媒体人打电话指责我,说我在乱写!这种活动不叫“坐焰口”,应该叫“放焰口”,他有文献资料可以作证!
——砸锅了!砸锅了!文学艺术院的刊物咋能登载乱写的东西?
图(1)→《僰都艺苑》(2009.3.总第7期)封面;图(2)→《僰都艺苑》(2009.3.总第7期)目录;图(3)→坐焰口文稿。
为此,《僰都艺苑》编辑部引起了高度重视,随之而来的是找我交流。
编委成员曾友剑,拿了一套河南省出版的佛教文献给我看,那上面确实记载是“放焰口”,问我咋改这个尾绞?
文献显示:焰口指的是地狱里的饿鬼,其体形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放焰口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放焰口”起源于印度佛教,唐代传入中国。
那我采访的活动为啥又叫“坐焰口”呢?我肯定说不清楚,我也找不到相关文字依据,只有找当事人才能洗清我的怨屈。
从主办坐焰口的孝家了解到,承担祭祀的掌教是家住巡场镇杉木树社区的李昌树。所以我请孝家成员之一带路,直接到李昌树家去再核实求证。
到了李昌树家,他看到我背有相机满脸的不高兴,流露出抵触情绪。经反复耐心解释,才消除了他的顾虑。
通过交流才发现,李昌树是个半斗子师,坐焰口活动做得规矩,但说不清楚。为亡人超度也是做得到说不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做这法事叫“坐焰口”,根本不知道还有“放焰口”,问多了他就直白地说:反正我是跟师学艺,老师教我这就叫“坐焰口”,这次再访没有效果。
这不行啊,要给编辑部一个确切的回话才能交差。我又只得去找珙县知名道士张正湘求证。
张正湘肯定地说:我们这一带把这类法事活动就叫“坐焰口”!
我(右)采访张正湘(左)时的合影 黄富美在珙州文学艺术院成立大会上
后来,还是珙州文学艺术院首届院长黄富美解释说:十里不同风,隔山不同俗,在那个山头就唱那首歌嘛,风波总算平息了!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