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在彭州市,特别是隆丰街道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总能看到一位银发农技专家忙碌的身影——她就是高级农艺师、市老科协专家代秀蓉。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代秀蓉常年扎根田间地头,将水稻、小麦、玉米以及蔬菜(大蒜、莴笋、白菜、土豆)等作物的最新栽培技术,精准地送到农户手中,生动诠释着一位老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彭州市老科协农业农村工作老专家服务团骨干、隆丰街道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时也是一位拥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代秀蓉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在隆丰街道玉皇村举办的彭州市万亩吨粮田高产高效示范区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培训班上,她为来自隆丰、葛仙山、丽春等镇的50余名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代表,系统讲解了“绵麦902”等小麦新品种特性。通过现场对比演示,她让农户们直观感受到稻麦轮作机械化技术的省工增效优势。针对稻茬田播种难题,她独创的“三看一定”播种法(看墒情、看茬口、看品种、定播量),已成为深受当地农户信赖的“播种宝典”。
在彭州市“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中,代秀蓉主动承担了马牧河片区千亩示范田的技术指导重任。今年五月小麦收获季,她与市农业农村局的同事们一道,顶着烈日,对示范田的“绵麦902”进行了严格测产。他们连续工作三天,严谨遵循“五点取样法”,完成了20个样本点的穗数统计、千粒重测定和收割称重等全流程作业。她所提供的这份权威测产数据,为彭州市进一步推广“稻—菜—麦”高效种植模式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同行负责人由衷感叹:“代老师测量的不仅是产量,更体现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
从课堂讲授到田间示范,从技术推广到产量验证,62岁的代秀蓉始终热情不减,步履不停。“看到农户掌握了技术,田里增产了,比什么都高兴。”这是她最朴素的心愿。今年以来,她已累计开展田间技术培训9场,足迹遍布隆丰街道的井堰村、马牧河村、军屯村、西河村、军屯场社区、玉皇村、石迎村,以及九尺镇升平社区、葛仙山镇的楠林社区和楠杨社区等地,培训内容涵盖万亩大蒜优质高效种植技术,以及水稻、小麦、玉米、土豆、大豆、蔬菜种植技术,惠及家庭农场、粮食蔬菜专业合作组织从业人员及种植大户达430余人次。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通过微信、电话为农户提供即时的技术咨询。无论是应农户邀请,还是主动深入田间,她总会到种植户的水稻、小麦、蔬菜地里“转田坝”,帮助分析诊断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指导群众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推广使用有机农药、黄板蓝板物理诱杀,应用黑光灯、蓝光灯诱杀害虫成虫,以及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
她还耐心教授农户科学堆沤有机肥的方法:利用猪牛兔羊粪及袋装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弃培养料,分层浇水喷湿、撒少量石灰,最后覆盖塑料薄膜堆沤一个月后制成优质有机肥。同时,她积极推广无人机喷洒农药和根外追肥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代秀蓉这种深入一线、传技解惑的作风,深受广大种植户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为了更好地惠及更多农户,代秀蓉目前正着手编制《小麦高产技术要点》手册,计划通过老科协的“银龄助农”平台进行推广。彭州市老科协负责人高度评价道:“代秀蓉同志是服务‘三农’的老科技工作者典范,她的辛勤付出不仅直接助力我市粮食蔬菜增产高效,更传递了科技兴农的宝贵薪火。”
在彭州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代秀蓉这位银龄农业技术专家,正以其不懈的耕耘,续写着新时代的丰收故事。(丁穆松/文图)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