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当季候风的风向由南偏西,金黄的稻谷便开始迎风招展着丰收的喜悦。8月28号上午,在川南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黄金山村的水稻旱作试验田块,合江县老科协会员、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刘继渝正分享着他与试验田的150多个日子的故事。从春种到秋收,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刘继渝把精力都扑在了这3亩试验田里。来自各镇街老科协工作站的站长和农户代表们津津有味聆听着现场分享,看着眼前的金色“丰”景,憧憬着在自己所在地镇街也能旱地种出水稻来的美好图画。
老科协白沙镇工作站站长陈刚手捧沉甸甸的稻穗感慨道:旱地也能种出水稻来,想不到却眼见为实了,这项试验改变了大家对水稻种植的传统观念,很有推广价值呀!
来自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办公室的农技人员李荣飞也走进试验田,仔细扒拉着稻穗,数算着单株实粒率,称赞荃优玉稻这个试验品种选得好,背仔率高 ,预计产量跟普通水稻不相上下。
开展水稻旱作实验的初衷来自于合江县老科协近年来的调研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导致部分水稻田缺水无法耕种而退耕撂荒。针对这一农村水田干旱化日趋严重的实际,县老科协决定探探水稻旱作这条路。
传统农业也需要不断创新,水稻旱作可以说是种植上的一场技术革命。刘继渝坦言,科学种田就是要讲究科技加持,自己搞了一辈子农业技术,有许多的经验积累可以帮助自己尝试“吃螃蟹”。自从确定开始做田间试验,无论是整地还是播种,亦或是选种还是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他都从不缺位,而每一个种植管理的节点他都在用农业技术进行科学指导。说话间,刘继渝拿出了他的试验种植日志,从3月27日下种,到8月底迎来收割,每一个周期的生长情况、每一次关键的技术把控,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抽穗期、齐穗期、株高、穗长、实粒率等等一样不落,整整齐齐写满了笔记本。为了这场禾下梦,近半年的时间里,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实验田,即便是三夏时节酷暑难耐,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出去避暑了,他依旧坚持守在试验田块。
而接下来的一周内,试验田就将全面完成收割、测产及相关数据整理,为今年的试验画上圆满的句号。望着金黄的稻田,刘继渝的脸上挂满试验成功的喜悦。他说,在我县的自然气候条件下,水稻旱种试验能够在干田和土块种植成功,可以解决特殊春旱年景无水播种问题,通过旱作能够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对稳粮增收是一个有效补充,也更有利于把米袋子更加牢固地抓在农民手上。
为了进一步总结第一年试验经验,研讨田间管理、气候干预、试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问题,试验田现场,县老科协还牵头召开了水稻旱作试验技术研讨座谈会,为下一步继续开展该项试验提供技术规范及科学依据。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等7个县级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各镇街老科协工作站站长等参加会议。(合江县老科协 唐雪梅/报道)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