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饶世义 (珙县)
那天早晨,曾经在四川省珙县渡过青少年时期的山东省知名人士李东川先生给我发来微信说,他的一位好朋友、中国知名摄影人、山东省摄影独行侠苏少龙将途经珙县,拍摄《中国集市》记实影像,建议我们珙县摄影家协会邀请他做一次交流,在我的协调下,交流活动晚上在协会驻地会议室如期进行。
偶与苏少龙老师相逢,是我人生中一大幸事,是遇到的第一个摄影知音,我俩均感相见恨晚,有诸多共同的感悟,有侃不完的共同话题。
图(1)→珙县摄影家协会党支部书记杨明生(右)主持交流会;图(2)→苏少龙(左)交流的课题《记实摄影研究与体系化深度操作的感悟》。
记实摄影要持之以恒
苏少龙的作品之一《心?藏》是从1990年骑自行车25000里沿途拍摄考察近一年,首次接触到藏区,随后历时26年无数次独自奔波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民族聚集地,用生命和勇气坚持拍摄作品的精华。难怪他能锤炼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区纪实摄影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联想到我这几十年来的摄影生涯,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吗?不就是凭图片实力来说话吗?只是拍摄内容的层次不同,立足点的视觉不同,图片的着落平台不同,我们之间的名气不同而矣。
苏少龙周游全国的采访车和采访车上的标志,这台采访车既跑路工具,也是晚上睡觉的床(副驾驶坐椅背放倒),更是整理资料的工作室。
苏少龙老师基本上不吃早餐,我陪他在上罗镇街头拍摄,中午他要求在小学斜对门小食店每人吃一碗抄手,离开巡场时他买了块烙饼和1斤大头菜,说是带在车上做午餐既方便又节省时间。
记实摄影要慧眼识金
我陪同苏少龙教师先后到上罗镇、珙泉镇和巡场镇赶集的街头拍摄,他是在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场景拍摄,在一些司空见惯的场景拍摄,而且拍得津津有味,并非只有大山名川、风景名胜环境才有拍摄题材。苏少龙老师的作品之一《心?藏》用影像将藏族同胞的风土人情直观明了地表现出来,让世界各种民族的人都看得懂,这是纯文字资料无法办到的效果。之所以他具备美国国际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会员、环球摄影学院客座教授资格,思维和视觉的确与众不同。
联想到2010年4月,我参加珙县政协组织“珙县山地民居抢救性拍摄”活动,参与的几名摄影人都感觉是一次难得的拍摄题材,大家都拍得非常专注,唯有一位县委宣传部的外宣人员却感觉拍摄题材没意思,半途而废就回家了。
2006年,珙县县城巡场河的第三次治理前,我将臭水沟系统地拍了一组图片,在拍摄时受到许多路人的白眼,认为我吃了饭找不到事干。当巡场河治理好后,唯我独有一套巡场河的旧貌图片。
我陪苏少龙在上罗镇牛市坝的场面 苏少龙在上罗镇和平路47号拍摄场面
苏少龙在上罗镇杨坎上拍摄场面 苏少龙走进上罗镇茶馆拍摄场面
记实摄影要切合实际
看到苏少龙老师摄影的相机并非长枪短炮,就那么一款索尼相机,使用的是变焦镜头。《“旱码头”的人们——苏少龙周村“大街”十年影像记录》是他的又一作品集,作品集中的所有图片应该都是现在他使用的索尼系列的相机拍摄,这就是他的摄影实力,这就是他具备中国国际摄影协会五星会员、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的资格。
联想到我在摄影过程中,因为囊中羞涩一直使用的是低端摄影器材。在机械胶卷相机时代,我使用的是珠江牌相机,连“理光”牌相机想用都没用上;在数码相机普及时代,我仅使用的是佳能EF-5D相机;在航拍器材的逐渐普及时代,随时有人嘲弄我说:你咋不买款无人机来拍哦?
在摄影圈有“人强不如家伙硬”之说,摄影器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图片质量。但也有“好枪要遇好猎人”之理,摄影讲究文化和内涵。我使用的摄影器材虽然不高档,却将发生在珙县的“新冠疫情”的时光锁定,用图、文并茂的风格较为系统地整理出来了;还将2019年珙县地震发生后,政府的担当、全民的参与、齐心协力抗震救灾时光锁定,用图、文并茂的风格较为系统地整理出来了!
我陪苏少龙在珙泉镇西门口的场面 苏少龙在珙泉镇环城路拍摄场面
苏少龙在珙泉镇环城路民代城墙旁留影
记实摄影要超凡脱俗
从苏少龙老师的《心?藏》《“旱码头”的人们——苏少龙周村“大街”十年影像记录》等作品集中的图片来看,用光多数采用的是逆光和高光,图片构图没受传统的、常规的原则约束,图片显示有冲击视觉的美,有画面残缺的美,有构图不稳定的美,有原汁原味的美,并非追求PS、AI处理的美。
联想到我拍摄的图片,在摄影圈内人看来缺乏高大上,因为没经过PS、AI处理无法实现高大上。我的图片,就某一张而言表现不出美,说明不了主题。但系列的图片组合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就是那些高大上图片不能表达的境地。就好比一盘正宗四川名菜“回锅肉”,其独特就在于“肉”靠调料佐味道,“调料”依托肉油香,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苏少龙在巡场街头拍摄场面 苏少龙教我抓拍的场面
独行侠苏少龙,是李东川在微信上告诉我的,他不愿意打扰别人。就是那天晚上车停在我居住的小区院坝,在我家喝点小酒,也是回到他的旅行车上睡觉。
这次相遇,苏少龙老师点醒了我摄影的两大败笔,一是图片参数设置太小,不能参加大展大赛;二是拍摄视觉过于常规缺乏特色。
这次相遇,让我感受到了记实摄影的生命力,苏少龙老师的记实摄影不仅得到国内的承认,而且能登国际摄影大雅之堂,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整理《图说珙县教育》《道闻图说》两套丛书的精神动力。
——苏少龙老师,欢迎您再到珙县来!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