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啄木鸟(四川遂宁)
离开部队几十年了,回想起在部队度过美好的时光,让我最难忘的就是部队过“八一”建军节的事,如今追憶起,一幕幕的场景画面仍浮现眼前,记憶犹新。
在建军96 周年前的今天,“八一”是南昌的枪声历史见证,看到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持续发展,强军路上、军威屹立世界东方。然而每逢八月一日,当目视军人的士气、听到僚亮的军歌,回荡在耳边,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感到自豪。
我记得18岁入伍那一年,在新兵连训练结束,被分配到部队后勤机关、当一名后勤兵,初入军营时,穿着一身崭新的绿色军装,又第一次远离家乡亲人,在部队过第一个“八一”建军节的记憶情景浮现在眼前。那天,机关干部战士在礼堂开庆祝“八一”建军节纪念大会,中午围座在大圆桌边,座无虚席,我默默在心里数了数聚餐桌数,面对红纸黑字的标语爬满了墙。团长、政委、参长和机关干部到场,分别座在战士中间,当时团长、政委、参谋长讲话时语言温和、声音洪亮,总喜欢挥舞手臂,仿佛在指挥战场的战士冲刹。同志们,他们端起酒杯高声说到,今天,这可不是寻常的节日!当时我们这些刚入伍分配到机关的新战士便激动起来,座姿很端庄,把胸膛挺得老高。聚餐时,炊事班从厨房端出平日少见的红烧肉、泡汤、辣子鸡块、回锅肉、红烧鱼等十几个菜上桌(过“八一“加菜,一贯是部队的传统)。一筷子下去,便让我们戳出一个幸福的坑来,身边座着的干部与我们这些刚入伍的新战士边帮夹菜边拉家常、问寒问暖,和谐的欢声笑语溶成一体,让我们感受到部队的无微不至关爱。
随着自己军龄和年岁的渐长,在部队里过了十几个“八一”建军节。每当“八一”来临,部队都要组织蓝球、歌咏赛、书画作品、文艺表演等,使节日氛围更实显战士的个性,受到喜欢,起初时的我们那个亢奋劲头渐渐沉淀为一种沉静的骄傲。礼堂里的军歌依然嘹亮,但听在耳中,却多了几分沧桑。台上的老首长念稿子时,眼镜滑到了鼻尖,他却不扶,只顾讲南昌起义的细节,讲着讲着,声音便哽咽了。台下坐着的战土,军装笔挺,却不知何时,已有白发混在黑发里,偷偷地露出头了,回首往事,至今历历在目。
后来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每到“八一”,仍要翻出那套旧军装,挂在阳台上晒一晒。在工作的单位里,自己都要去参加组织退伍军人过“八一”建军节的茶话会,讲述在部队的经历,回到地方如何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同唱一首歌《咱当兵的人》,充分展示一名军人退伍不褪色,激发自己对爱国爱党爱军的热情。
退休后过“八一”,就越来越简单化,氛围没从前那么热闹了,只是由原部队老战友相聚在一处,喝几蛊小酒,吃些轻淡的菜肴、花生米,话当年。酒过三巡,一起激情唱起《战友之歌》,起初只是如蚊蝇般的嗡嗡声,继而愈来愈声音响亮,最后竟成了震耳欲聋的吼叫,虽然唱的音调走谱、吐字不清、厚着脸皮、无视旁人观赏,晿出来的声音响彻餐厅内,我们的脸上爬满皱纹,大家开心笑了,笑得那样的甜、那样自信、那样的幸福,声音却比年轻时显得更响,同当年入伍时唱的歌声一样没多大变化,一时又找回了在部队那份自信。
当夜深人静时,回到家里,看到窗外,城市的霓虹灯替代了信号弹,远处的汽车鸣笛替代了部队的熄灯号。只有我们这些老兵还记得给身边的人讲述,九十六年前的那一夜,南昌起义,对着旧世界,打响第一枪,才为“八一”军旗谱写出新篇章。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