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囊金针回春手 济世悬壶医者心——记“非遗满针”传承人邹群医师

来源:    综合作者:     2024-07-20 12:57:50    浏览量:

       世家熏陶,陶冶出杏林技艺

       在天府之国成都的南面有一座小城,五条河流蜿蜒汇聚于此,滋养出沃野千里的川南鱼米之乡。此城北周时得名新津,闻名于世的古蜀宝墩文明就发源于此,物华天宝之地必育有人杰。1972年3月,伴着一声清脆的女婴啼哭,邹群来到新津这片灵秀的土地。


非遗满针传人 邹群

        邹群所在的家族是有名的中医世家,爷爷邹国柱是极负盛名的中医师,曾任国民政府随军医生。母亲曾玉香则是当时兴义公社的一名赤脚医生,负责为育龄妇女接生,经她之手呱呱坠地的婴孩不下千名,深得百姓们信赖。邹群从小就表现得与乡里那些成天趟泥掏窝的孩子们不同,本应该是跟同龄孩子一样玩耍的她,却对中医不知道是何原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总是静静依靠在母亲身边,静静地看着她诊脉抓药。母亲也乐得将一身本事倾囊相授。邹群的天赋极高,6、7岁时就学会了针挑技法,能准确的判断下针位置。再大一点时,私下里不少乡里乡亲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害,她一年总能治好不少,大伙儿都拿她打趣,说她是个天生的小郎中。

        20岁时,邹群已不满足于家传的中医知识,并决心深探中医国术的神奇,遂在父母的引荐下,拜入当地名中医的王树金医师门下学习医术。王树金是中医“无创排石”技法的创始人,按当地的家族排辈,算是邹群的远房表叔。那时的邹群已长成了一个英姿飒爽的大姑娘,俊秀的脸上透着自信和干练。王树金对这个侄女也是爱护有加,悉心栽培。不到6年时间,邹群已小有成就,让王树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两岸寻亲,织就段师徒奇缘

        1998年,随着我国于台湾两岸的交流逐渐趋于正常,被海峡阻隔的亲人们也获得了寻亲探访的机会。邹群的爷爷邹国柱就失散在台湾,她辗转奔赴宝岛寻亲,不成想只得到祖父亡故的讯息。在祖父坟前悼念良久,心情沉重的邹群想到爷爷最后走过的地方看看,领略一下祖国宝岛的自然风光。于是她便踏着爷爷的足迹,流连于山林佛门庙宇之间,却不曾想遇着一段师徒奇缘来。

        这日,邹群正在台北的临济寺游玩,心中正惦念着四天后台胞证就要到期。想到马上要与爷爷生活的地方告别,她心情顿时变得如千钧般沉重。这时,她突然听到前面人声鼎沸,便好奇凑近打望。只见男女老少20余人跪坐于地,围成一个圆圈,把一名鹤发童颜的老者圈在正中。老人身边摆放着银针、火罐等物,只见他右手执针,飞快地在面前的老汉肩头、后背、腹部扎上数下,旋即转身扎向右侧的一名青年,如此轮复,好似轮盘水车流转一般,把围坐一圈的病患都扎了个遍,手法疾如闪电。原来这天是台北临济寺的达摩会,每逢寺内盛会,名医林奉喜都会来此为信众施针,每年两次从不失约,各地的病患纷纷来此,求得神医诊治。

邹群见林老针法迅疾精妙,不由大感震撼,沉醉驻足观望。只见一轮病患散去,又一轮病患涌上前来,仍以林老围成一圈。林老逐一询问各人病症,默念于心,片刻间便对众人各施展不同针法,动作恰似行云流水,绝无半分纰漏。不自觉间,邹群似乎被什么声音召唤一般,径自走入人群,并主动帮缀着林医师奉针取罐,打点下手。起初,林医师也不以为意,只当她是一名虔诚的信众。这一帮缀,就过去了四天时间,邹群必须要离台回乡了。

        这天,她侍奉林医师给最后一位患者取针,濡濡喏喏地向他表明了去意。林医师大为好奇,原来他也一直在观察邹群,原以为她是台湾人,没成想邹群竟是来自大陆的同胞,她对自己的帮助并不求任何回报。临别,林奉喜给了邹群一张名片,要她回大陆后记得给他打电话。

       回乡后,邹群脑海中还是常常浮现出林老那快如疾风、精妙准确的施针场景。她想,自己要是能拜入林老门下,把这门技艺学会,回去服务家乡父老这有多好啊。于是她拿出林老留下的名片就想给他打电话。没成想,那时的海峡间通话还属于国际长途,一般的家用电话是没法接通的。邹群就只好往县上的邮政局跑,用邮局的电话给林老打去。林奉喜接到她的电话非常惊喜,两人在电话里就忆起过往,探究医道来。电话一打就是几十分钟,话费又贵又不方便,邹群想着,不如在家里安一部电话更省钱省事。于是她东拼西凑,花了4800元巨款给家里装上了专用的电话。那时,这笔钱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要知道,2000年的市平均工资也才几百元。从此,这一根细细的电话线,将身份、年龄迥异的两人的情分紧紧联结起来。

       98年至2000年,为了多向林奉喜学习医道针法,邹群常常在台北和成都之间飞来飞去。林老看着邹群两地奔波,不由动了爱才之心,终于在2000年的时候正式收她为徒,悉心传授针灸和拔罐技艺。后来,林奉喜每年都会来邹群的家乡呆上两三月,检验她的技艺是否生疏。师徒俩的情谊随着邹群技艺的精深而愈发深厚。

        灾害无情,凝聚起两岸仁心

        2008年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海内外亿万同胞的心。林奉喜带着自己的医疗团队,和爱徒邹群第一时间前往灾区参与救灾。他们在震区一座垮塌的大桥桥墩下,建起了简易的医疗救助点,和很多志愿者一道为刚从废墟中死里逃生的民众提供医疗帮助。人们身上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口,一张张凄苦悲愁的脸庞,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让林老和每个参与救助的志愿者潸然泪下,唯有加快手中裹伤敷药的节奏,为这片苦难的土地积福。


邹群在地震灾区救助群众

        每天天不亮,就有人群守在救助站外等候救助。有在余震中受伤的,有喝了生水脏水腹泻的,有救助群众脱力昏厥的。救助站的队员们从早忙到晚,渴了就用军用水壶煮沸的雨水,饿了就啃几块解放军战士送来的压缩饼干,累了就在桥墩子下的绷带包上眯一会。每天忙完都浑身酸痛,可从没有一个人叫苦。这样的日子,邹群、林老和团队的每一个队员,足足坚守了四个多月。

  林奉喜看着整天在病患中穿梭往来的邹群,欣慰之中带有一丝心疼。他对邹群说,“我能教你的,你都会了,但是针灸这门中医技艺博大精深,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北京,有我一位老友,我们是在韩国的组织的一次世界华人针灸研导会上认识的,他叫王修身,如果你能得到他的真传,前途不可估量。”

       邹群想到又要与师傅分别,不舍地道,“师傅我不要走,我要留下来帮你。”林奉喜笑了笑说,“灾害已经过去了,这边事情马上就要结束。你就听师父的话去找王修身,要是能把他的针法学得会,那才是你的本事!”

       数访名师,终习得满针医技

       2008年9月,邹群带着老师林奉喜的嘱托与问候,来到北京寻找王修身老师。王修身医师是非遗满针技法的传承人,师从清朝名中医金田侗。金田侗针法神妙,许多病症只经他施一针就能痊愈,救人于病痛之中,故被人们尊称为“金一针”。王修身跟随金一针学艺多年,尽得他医术针法精髓。因王修身曾将长达1.2米的金针用于临床治疗,在2006年时被纳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在国内国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王修身的1.2米长临床针灸针世界记录

        在王老师所在的医院,邹群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来意,但王修身却婉言拒绝了她拜师求艺的请求。邹群并不灰心,心思灵动的她立即挂了一个王老师的号,以患者身份体验了一把“金针”的神奇。经王老师巧手施针,困扰多年的痛经毛病竟不药而愈。这次就诊虽没能敲开王医师的心门,但通过切身感受邹群已初悟满针的神奇,结合自己已学的针灸知识,她竟把满针治痛经的手法揣摩出个七七八八。但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这技法的实践来得这么快,这么巧。

       从王老那里吃了闭门羹出来,邹群索性去往天津访友,一出车站大门就见路边蹲着一个妇女,头上的汗珠大滴大滴滑落脸颊,神色痛苦不堪。医者父母心,邹群立马上前询问,得知是痛经发作后,立马将女子扶到一旁的座椅上,掏出随身的针灸包,一边回忆王老的针法寻穴,一边小心翼翼施针,没想到居然针到痛除,效果拔群。目送女子千恩万谢离去,邹群更加坚定了向王老拜师求艺的决心。

       2008年12月,邹群再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来到王修身的面前。王老对邹群颇有印象,见她身上透着股机灵劲儿,求学之心甚切,心也软了几分,便又让她到自己的诊馆里观摩学习了数日。这几天里邹群一刻也不敢歇着,只要王老一施针,她便目不转睛的盯着,唯恐漏下点什么。

        2009年3月,邹群第三次动身到北京拜师。这一次,她抱着拜不成师绝不回乡的决心,直接找到王老师的医馆门口。王修身知道,这次这倔丫头是下了狠心,起了爱才之心。在王老的默许下,邹群欢天喜地地住进了医馆附近的地下室里,这一住就是三年半。每天,邹群都跟着王老一起出诊,出诊时他也不言语,只是让她认真观摩反复揣度。下针的讲究非常多,尺度、角度、深度、粗度非常繁复,须万分谨慎,切不可随性下针。晚上,邹群借着地下室里微弱的灯光看书,或反复回想白天所见所学。2012年,邹群终于用自己的勤奋好学精神感动了王老,被破例正式收她为徒。


王修身和他的徒弟们

       几年时间下来,邹群凭借医道天赋和勤奋努力尽得王老真传。其时,王老在北京朝阳区开设的医馆因老城区改造而停业,加之他年事已高,便想着把传承满针绝技的担子压在邹群的身上。王修身叫过徒弟,让她赶紧出师,回家乡成都,把医馆开起来。邹群并不想这么快出师,一是这么多年她和师父感情深厚,出师后她就要离开,她舍不得与师傅分别。在学徒期间,自己也没有多少收入,并没有存下什么积蓄,开馆需要花不少钱,她实在是囊中羞涩,只好不停找借口搪塞,心想能拖一时算一时。

       万金散尽,筑起个神针医馆

       2016年年底,王修身给邹群下了死命令,终于逼得她动身返乡筹建医馆。火车上,她的脑子里满是师傅给她下达的指标:面积200平、诊床10张起、交通要便利、半年内开业。其时邹群身无长物,搜家索户也只拿得出十余万积蓄,要达到师傅的要求至少需要七八十万元,这让邹群一筹莫展。此时,家中的弟兄姊妹们听闻她返乡筹备针灸馆,他们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妹妹扎针治好的。当即协商帮助漂流在外的妹妹回乡开馆,左右凑够了开设医馆的初始资金,于是医馆就在大家伙的张罗帮助下,在成都市新津区纪碾村花房子社区办了起来。因为2017年4月9日是师傅王修身亲自定下的开业日期,此时已是春节,要完成装修等手续,工期已不足3个月。工人师傅们不得不加班加点,直到开业的前一天终于收拾得像模像样。9号这天,王修身夫妇亲赴邹群医馆开业仪式,此时邹群仍然不知师傅将带给她怎样重的担子。


邹群和她的御针馆

  邹群一大早在医馆门口接到了师傅,便立即被蜂拥的记者包围了。原来王修身早已决心将非遗满针的衣钵传承于她,故在邹群的医馆开业之际举行衣钵传承新闻发布会。传承仪式上,邹群双膝跪地,双手奉茶敬献师傅,师傅接过茶,颤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套金针,那是当年大清慈禧太后钦赐于王修身师傅金田侗的宝贝,被满针一脉视作师道传承信物的龙凤金针。邹群内心震惊无比,此刻她才知道在师傅的心中,早已将她作为本门嫡传。邹群激动地对着记者说,“我一定将师傅的医术,和造福百姓的医者心传承下去,在我的家乡为满针开枝散叶,把国粹医术发扬广大!”


邹群和王修身

       医者仁心,唯盼望四海升平

       2018年2月18日,王修身医师在北京辞世,邹群和他的家人弟子们悲痛万分。此刻,邹群仿佛才明白师傅为何一再催促、逼迫她出师开馆的良苦用心,并誓言将师傅的衣钵和医者仁心发扬传承下去。邹群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她师承邹国柱、王树金、林奉喜、王修身等名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医术精湛。尤其善治各类机体劳损、内虚腑寒。笔者曾亲眼目睹过其银针降血压的绝技,只见她仅凭一根银针在病患指间、腿部和头部寥寥数针,五分钟内,电子血压计上的数值清晰可见的变小,直至正常范围,让人赞叹不已。邹群还研发出一套不吃药不打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疑难病症的法子,并把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每年,各地慕名来到新津求医的病患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从韩国、马来西亚、法国、印尼等地专程飞过来的不少国际友人,在感受过邹群医生的神针绝技后,纷纷被中医针灸的神奇所折服。

       近年来,邹群决定将满针神技传承下去,将传统中医技艺发扬光大,遂开始收徒授艺,目前已有20多名弟子初入门下。应各地之邀,每年邹群都会带上徒弟们到处学习交流,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新津本地的义诊更是从不间断,几乎每到节假日,邹群都会举办一两场义诊活动。在新津,人们提起邹医生几乎是无人不知,受过她妙手施针的患者已逾十万人。


邹群在诊所为病患普及健康养身知识

       2019年6月5日,数十家媒体记者汇集成都,共同聚焦纪录片《针·传》首映式。该片真实记录了邹群与被誉为“神针王”的王修身和台湾中医林奉喜的传奇经历,展示博大精深的针灸绝技和中医文化。


邹群在《针•传》纪录片发布会现场

       2022年,邹群在当地找到了她心灵的依靠,杨云老师。两人一医一文,琴瑟和鸣,相得益彰。在水城新津这片厚德润物的土地上,医馆门前的牌匾上,浓墨重彩的“厚德门御针馆”六字,正在晨间的熹光中发出金色的光。( 唐永春/策划    何宏强/文   李兰英/审核)


  • 中国民间人才网LOGO

    欢迎访问中国民间人才网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