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7月6日,绵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商贸文旅法治委员会组织非遗专家到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及两弹城开展“历史文化与国防精神”主题调研活动。
调研活动,由市老科协商贸文旅法治委员会秘书长赵智勇带队,省级织锦非遗导师、杭州大运河纹样研究院院长曹军,市老科协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柯小杰,绵阳现代服务业综合党委及市商务协会秘书长袁文艳,十三钗国潮文化总经理叶静共同参加。
文昌发祥地 :调研组赴七曲山大庙,在庙前古塔遗址,曹军辨识风化纹样:刹顶莲瓣纹形态古朴推测为早期遗存,塔底云纹与塔身玄武龟背纹若隐若现。针对古塔纹样与庙门明代石麒麟,曹军详解特征:相比石狮子,麒麟有卷毛,而貔貅无尾,此对麒麟上有缠枝葫芦纹,头部昂扬,极富力量美。曹军与叶静探讨其上缠枝葫芦纹在新中式服饰中的活化路径。于庙门踏跺辨识圆云纹与尖尾龙纹,曹军断代为康熙年间;文昌正殿元代石塑莲花纹刻引发聚焦,曹军解释:“观音如来修心已成方可掌托莲花,此像身饰莲纹符合规制。”在桂香殿(老文昌殿),南宋丹桂树至今葱郁,天聋地哑守侍左右,寓“天机不可泄”。殿中宝瓶,灵芝云纹象征长寿与生生不息,缠枝火焰纹则代表力量与绵延不绝。随后,曹军与叶静从发型服饰与人物面部绘制风格推测,殿侧的明清壁画存风格叠压现象,而图上文昌六侍女或喻长寿、加官、吉祥等“六福”。曹军以铁香炉为例,向袁文艳传授纹样断代法: “龙鳍显隐判早晚,须发姿态断精粗,无尾称云纹,有尾方为祥云纹。”关帝庙门上的特殊璎珞纹与灵芝祥云纹获重点记录。
中国两弹城:下午调研组赴中国“两弹城”,袁文艳感慨:“自庙宇古意至科技新城,如历时空穿梭。”在博物馆聆听“两弹一星”事迹,全体默读张爱萍将军《清平乐·我国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东风起舞,壮志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霞光喷射云空,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曹军于邓稼先旧居伏地行大礼,感怀科学家们“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奉献精神。柯小杰说:“两弹精神印证党的核心领导力——科技工作者在党的旗帜下隐姓埋名,突破封锁,铸就国之重器。新时代更需弘扬此精神,在各行业砥砺报国。”
调研感慨颇多:赵智勇秘书长说,“本次调研实现了三大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七曲山文昌文化,为传统文化创新提供了基因库;文脉与国魂结合,文昌崇文精神与两弹报国精神共构绵阳文化双极,文有七曲山,武有两弹城;传承与使命结合,非遗工作者当以科学家为楷模,守正创新服务大局。” 柯小杰院长指出:“要深刻领会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历史纹样活化中的文化自信、国防精神传承中的政治自觉、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绵阳市老科协)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