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近年来,按照市、区体育主管部门“老年体育进社区”的部署要求,成都市双流区老体协在抓好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上,从2021年至2025年连续五年组织了老年人社区运动会活动。广大老年人参与社区运动会健身锻炼后,思想、行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普遍呈现出活动多了,寂寞少了、健身多了,搓麻少了、歌声多了,闲话少了、笑声多了,怨言少了、快乐多了,愁事少了、满意多了,牢骚少了、感谢多了,上访少了的“七多七少”现象。最近,笔者通过对东升街道永福社区老年人健身锻炼精神状态的观察了解,这无疑是全区开展老年体育进社区活动成效的缩影!

清晨,永福社区所轄的“红枫海公园”广场内,总能听见悠扬的太极乐曲与爽朗的笑声交织。年过六旬的罗珍淑阿姨正跟着队伍练习扇子舞,手腕轻转间,红绸如火焰般跃动,“以前一天说不了三句话,现在嗓门大得能震动玻璃!”她的欢笑里,蕴藏着永福社区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变迁-----那份被居民们津津乐道的“七多七少”,正悄然写着银发岁月的模样。

活动多了,寂寞便没了藏身之后处。社区活动室的玻璃窗上,贴着密密麻麻的课程表,周一书法课的墨香还未散尽、周二的智能手机培训班已坐满了“老学生”、周三舞蹈班的排练刚结束、周四的手工编织课又响起穿针引线的轻响,68岁的王爷爷曾是社区有名的“独居钉子户”如今却成了活动签到本上的常客。“以前看天空能看一下午,现在忙得连喝水的功夫都得挤,哪有空寂寞?”他摩挲着刚完成的剪纸作品,红纸剪的“福”字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彩。

健身多了,搓麻将的牌桌自然就冷清了。社区健身房里,乒乓球迎接的脆响此起彼伏。65岁的李大伯曾是麻将馆的“铁杆会员”,如今迷上了篮球,晒得黝黑的脸上总抹着汗珠。以前坐得腰酸背痛,现在跑起来浑身是劲,连降压药都减量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统计显示,近三年来老年人慢性病发病下降了18%,而健身房的月均使用时长翻了两番。哪些曾经烟雾缭绕的牌桌,渐渐被绿树成荫的健身路径所取代。

歌声多了,闲话便失去了传播的土壤。“夕阳红合唱的排练室里,二十多位老人正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虽有些跑调,却唱得格外投入。领唱的严大爷说:“以前张家长李家短,说来说去都是烦心事,现在一起练歌,嗓子打开了,心也敞亮了,哪还有闲心扯闲话?”歌声像一把温柔的扫帚,扫净了家长里短的阴霾,留下的是和声音里的默契与欢畅。
笑声多了,怨气便融化在春风里。永福社区所辖的永福公寓,几乎每天都有“银发茶话会”。老人们捧着茶杯,分享着各自的乐事。向婆婆的孙子考上了大学、周大爷种的兰花出蕊了、王奶奶学会了用视频做菜教程……,这些细碎的欢喜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荡开了一圈圈快乐的涟漪。社区网格员发现,如今办公室里少了抱怨物业服务的电话了,“能不能加开一节烘焙课”,连墙上的意见箱也渐渐被感谢信装上了。

快乐多了,愁事便显得微不足道。重阳节的联欢会上,65岁的郑奶奶穿着红色的舞裙跳起了《最炫民族风》。裙摆旋转间,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以前总愁儿女工作忙,不回家,愁医药费太贵;现在社区把我们照顾得了妥妥贴贴,愁啥呀?”她的话引来一片附和,掌声里满是释然。那些曾经压在心头的重负,在老年体育健身队伍集体温暖的怀抱里慢慢变轻,直到被欢声笑语覆盖。

满意多了,牢骚更失去了声音。社区定期开展的“金点子”征集活动中,老人们提出的“增设夜间路灯”、“开辟闲置空地为小菜园”等建议,大多在三个月内就落地成真。70岁的严大爷在“满意度调查问卷”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比家里还贴心”。这份满意,不是凭空而来的馈赠,而是社区工作人员用无数个周末的走访,无数次耐心的倾听换来的成果。
感谢多了,上访自然成了稀罕事。社区公示栏里,贴着满满的感谢信,字迹或娟秀或苍劲,却都写着同样的心愿。“感谢社区的帮助我调解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感谢志愿者每周来帮我打扫清洁卫生”……这些朴素的文字背后,是被看见、被关怀的温暖。据永福社区信访办荣获四川省金牌调解员的康文宽介绍:近五年来涉及老年人的上访案件,数据显示下降了83%。而老百姓口碑中赞誉声却时时都有。

暮色中的永福社区,广场舞的音乐渐渐响起,老人们踏着节拍翩翩起舞,身影被路灯拉得很长。在健身队伍里,那份“七多七少”的变迁,其实就藏在每一张笑脸上、每一次握手中、每一声问候里。当银发岁月与社区温情相遇,便碰撞出最动人的和谐乐章——这或许就是“银龄同辉,和谐共乐”的最好注解: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于细微处,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岁月的余辉里,活得热气腾腾,笑得坦坦荡荡。(双流区老体协 吴显富 何汉中/图文报道)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