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7月5日,绵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商贸文旅法治委员会秘书长赵智勇带队,一支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前往北川羌绣馆、草编博览馆及绵阳越王楼等地,开展传统纹样专题考察调研,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团队成员涵盖图腾纹样专家、杭州大运河纹样研究院院长曹军与苏绣传承人沈建芳,市老科协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柯小杰,市老科协商贸文旅法治委员会副主任、绵阳师范学院潘红莲教授,市老科协团体会员单位十三钗国潮文化总经理叶静,以及羌绣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草编代表性传承人黄强等参加考察调研。
羌绣馆交流成果:在羌绣馆内,图腾纹样专家曹军院长凭借深厚的专业积累,系统解析了馆内丰富多样的纹样文化内涵:钱币纹以摇钱树与聚宝盆为原型,承载着生财致富的美好愿景;喜鹊登梅纹象征“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万字纹以连续回环的形态演绎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核桃花纹则寓意科举高中,饱含对知识与功名的尊崇;羊角花纹直观体现了羌族祖先崇拜之情;豌豆花纹承载着农耕文明发展的印记。
羌绣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与苏绣传承人沈建芳,就苏绣与羌绣针法的共通性展开深入交流,分享技艺心得,碰撞出传统刺绣技艺融合发展的灵感火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柯小杰与曹军院长,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展开深度研讨,为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探索方向。
十三钗国潮文化总经理叶静积极参与研讨,表示公司长期深耕传统文化研究与新中式服装开发,希望与羌绣展开深度合作,将羌绣独特的纹样与色彩融入现代服饰设计,开发兼具传统韵味与时尚风格的产品,让羌绣文化在现代时尚产业中焕发新活力。
考察调研结束,秘书长赵智勇表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羌绣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品牌化运作,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羌绣文化品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
草编博览馆考察:在草编博览馆,草编代表性传承人黄强师傅精湛的麦秆编织技艺令人惊叹。其作品中,菱形纹、回字纹等传统图式设计精巧、做工细腻,堪称精美艺术品。绵阳师范学院潘红莲教授全程专注考察,深入研究草编工艺与纹样特色。
曹军院长指出,草编纹样蕴含丰富独特的图腾文化元素,无论是纹样造型、寓意还是编织工艺,都极具研究和开发价值,有望成为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十三钗国潮文化总经理叶静对草编工艺表现出浓厚兴趣,明确表达合作意向。她希望能将草编独特元素融入配饰设计,开发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品质草编配饰产品,拓宽其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秘书长赵智勇表示,要加强草编工艺的创新研发与推广,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另一方面借助多元化营销渠道拓宽市场空间,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绵阳越王楼考察调研:结束北川考察后,团队来到享有“四大名楼之首”美誉的越王楼。众人登临龟山,近距离观赏楼体瓦当,俯瞰涪江流水,沉浸式感受绵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曹军院长表示,越王楼的建筑装饰纹样与羌绣、草编纹样表现形式各异,但文化内涵相通,都承载着绵阳地区悠久的历史记忆与独特文化传承,是研究地域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载体。
十三钗国潮文化总经理叶静表达了参与文创产品开发的意愿,提出可将越王楼建筑特色、文化内涵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通过创新设计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创作品,让游客将文化记忆“带回家”。
秘书长赵智勇表示,要深入挖掘越王楼文化内涵,以其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开发系列文创产品,通过文创赋能推动绵阳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绵阳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本次调研围绕羌绣纹样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历史符号应用三大核心方向展开,成果丰硕。不仅系统梳理了北川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更为绵阳历史纹样研究提供了珍贵一手资料与全新视角,为本土文化激活与传承探索出新路径。专家团队一致认为,激活传统纹样等文化符号,需坚持谱系化保护与创新转译“双轨并进”。既要做好传统纹样的系统性整理、记录与保护,留存文化根脉;又要通过设计创新、产业融合等方式,推动其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此次调研成果将成为绵阳文化实践与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学术支撑与实践参考。(绵阳市老科协)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