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7月7日上午,市老科协组织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专委会主任、正高级农艺师余世权,专委会副主任、高级评茶师郑君哲,正高级农艺师、茶叶专家谢邦文,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刘兆斌,副教授陈林,副教授李清等专家召开座谈会,讨论研究宜宾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宜宾市老科协会长郑耀银,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级农艺师郭建华,副秘书长李孝轩,监事长刘惠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余世权、谢邦文、刘兆斌、陈林、李清等专家分别介绍了目前宜宾各地已经发现的野生古茶树的分布情况。目前已经发现叙州区天宫山、屏山县屏边乡、屏山县老君山、筠连县大雪山镇、江安县怡乐镇南屏山、珙县石碑鹿鸣茶场、高县林湖茶场等地发现有野生古茶树植物群落,同时发现高县汉王山有一些50年左右的栽培茶树胸径在10cm以上的老茶树资源等。与会人员就宜宾野生古茶树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野生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与会专家认为,宜宾具有3000多年的茶树栽培历史,宜宾茶产业在四川省具有重要的地位,2024年,全市茶园面积131余万亩,位居四川省第一,干茶产量11.45万吨,位居四川省第二,茶业综合产值350多亿元,茶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现代农业优势特色5+2产业之一。抓好宜宾野生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保护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茶树新品种开发,促进宜宾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宜宾茶叶品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市老科协会长郑耀银听了各位专家对宜宾古茶树情况介绍后,讲了三点意见:一是摸清现状。包括宜宾野生古茶树资源有多少,分布在哪里,有没有开发利用价值。二是找准问题。把野生古茶树保护、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找出来。三是提出对策建议。要摸清家底、筑牢保护根基,开展全市资源本底详查,构建一树一档一策,制定核心保护区与生态廊道。要强化监管,织密防护网络,健全法规制度,建立“树长制”网络化管理,强化执法与公众监督。要科学支撑,赋能科续利用,建设种质资源库与基因库,深化科研合作,探索“保护性利用”模式,生态监测与科普教育,种质创新与良种选育,限量珍品开发。要创新机制,保障长效发展,设立专项保护金,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村社管理与利益共享,打造文化与品牌宣传。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推进,成立领导组或专班,对相关部门要纳入考核评价。他最后说,这件事不要急,希望各位专家在进一步调查摸清宜宾古茶树资源的基础上,撰写成“关于加强宜宾市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报告,再组织研究后,正式呈报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
会议就近期农业上的项目工作作了安排。座谈会由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郭建华主持。(宜宾市老科协)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